-
1 # 6116973
-
2 # 不書公子
的確沒有一個昏君!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華夏,其重要歷史意義無需多言,同樣不容忽視的,還有秦始皇嬴政祖上六代國君的共同努力!
秦國地處西陲,先祖善於養馬,被封在“秦”地(今陝西省西部)。後因秦襄公保護周平王東遷有功,才被封為諸侯。秦國領土位於中原地區邊緣,故而經常受到戎狄進犯!半耕半牧的秦先代華人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還要與少數民族部落展開殊死抗爭。連年刀兵,使老秦人性情勇悍、堅忍。
春秋時期的秦國,鼎盛於秦穆公時期。當時,秦國文有百里奚、蹇叔等人,武有孟西白(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將,稱霸一時。秦穆公去世後,秦國式微,在與晉國的交鋒中多次處於下風。
盛極必衰,強大的晉國也難逃分裂厄運。魏、趙、韓三家瓜分晉國後,華夏文明進入戰國時代。
戰國初期,魏文侯魏斯勵精圖治,將魏國治理成為一個超級強國。秦、魏兩國為爭奪河西戰略要地,展開了一輪血戰。陰晉之戰中,吳起以5萬魏武卒,大敗秦軍50萬,將秦國東進之路封死。
公元前385年,秦公子嬴師隰(秦獻公)上位,秦國開始在對魏作戰中取得有效戰果。但此時的秦國,國疲民弱,只是靠著最後的意志在支撐。
痛定思痛,秦獻公嫡子嬴渠梁繼位後,任用商鞅,厲行變法。秦國自此破繭,蛻變成為一個以“耕戰”建功、賞罰分明的法治國家。
商鞅死,而秦法未滅!富強的秦國開始了兼併戰爭。在秦銳士與外交政策的互相配合下,秦國破三晉、掠齊楚,吞巴蜀,蠶食天下。
秦王嬴政繼位後,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經過長達10年的兼併戰爭,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覆滅,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秦,應運而生!
秦國能一連產生六代明君,與商鞅變法所立下的完善法度和當時戰國時代殘酷的兼併環境分不開!
-
3 # 會游泳的小老頭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秦國地處關中,西邊有戎狄等少數民族時常侵略,東邊有吳起變法崛起的魏國。命途多舛,世事艱難。自秦孝公開始,商鞅變法,獎勵軍功,依法治國,開始崛起。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替舊人。作為繼承者,想要在夾縫中求生存,必然要開天闢地,繼往開來,革新是進步的主因。時代在進步,後來者在前人基礎上不斷創新,積極進取。用賢人,遠奸逆。不分身份高低貴賤,唯才是用。試想一下,怎能不不崛起,成為戰國之重器,獨攬天下,窺視山東六國。
-
4 # 星期天會下雨123
蕭規曹隨罷了,還是商鞅和秦孝公留下的福利,只要以後得王不出什麼岔子,在努力一點就沒什麼大問題,統一六國,也只是秦國出了一個千古奇才秦始皇!
回覆列表
這就是法治的優勢,戰國七雄本來都是人治,遇明君賢臣則國強民富,遇昏君則國弱民疲。有些國家也搞了些變革.但都在既得利益集團阻撓下草草結束,唯有商鞅變法得以成功,秦法並沒有因商鞅被處死而終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秦國成了商鞅變法的最大受益者。短短二十年秦國就從一個三流國家變成當時的唯一超級大國,促進農業和軍事進步的獎懲機制被設計得十分完美,限制官員和貴族胡作非為的刑法也被認真執行,就憑這幾點秦國就能大幅領先東方六國,秦軍成為虎狼之師,威震華夏,秦國開疆拓土也無法阻擋,秦國國君自然無比風光怎麼捨得廢棄秦法呢?再者,秦法完善到了一定程度,國君賢不賢已經無關緊要,就算傻子都能治理國家了,才有了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法律往往跟不上形勢的變化,必須與時俱進方能促進社會進步,否則會成為社會進步的絆腳石。縱觀中國歷史,變法無數次,最精彩的兩次:一是商鞅變法,二是改革開放。產生的效果真是無與倫比。世界歷史上影響最大的當算美國的三權分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