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雖然才23歲,可這種感覺好明顯啊!
14
回覆列表
  • 1 # 孟小喵

    孤獨終老的確是很可怕的結局。

    1.孤獨終老的人,愛的需要可能沒有得到滿足。

    這點可以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說明。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種,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與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他認為各種需要不僅有層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後順序之別,只有低層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後,才能產生高層次的需要。各種低層次的需要的滿足是通往自我實現的途徑。如下圖。

    孤獨終老,可怕就可怕在“孤獨”兩個字上。

    因為很明顯,孤獨終老的人,是沒有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的,而這種需要屬於缺失性需要,是一個人得以生存的條件。

    當然,得以生存並不意味著有生命,孤獨終老的人,沒有死,但因為一系列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可能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可能只是“苟活著”。

    但也不排除例外,除非一個人,到老了獲得了足夠的愛,包括友情、愛情、親情等。

    其實只要滿足了馬斯洛所列出的前6種需要,一個人就可以活得很好。因為第7種需要,大多數人可能並達不到,屬於比較高的境界。

    2.孤獨終老的人,可能會面臨發展危機。

    這點可以用埃裡克森關於人格發展的8階段理論來說明。

    美國現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埃裡克森認為,個體發展是持續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結束了的。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會發展的八個階段理論,認為在心理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個體都會面臨著一個需要解決的心理社會問題(發展危機)。如下圖。

    很明顯,一個人如果到老了,愛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那麼他就不會產生自我接受感和滿足感,很可能在絕望中度過餘生。

    所以說,一個人的一生中,每個年齡段都有其危機存在,每個階段也都有各個階段的人格上的任務,只有各個階段都解決好該階段的心理問題,一個人的人格才是健全的。

  • 2 # 妞妞爹

    孤獨終老應該有心靈,精神上的孤獨和現實環境上的孤獨,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不管什麼形式上的孤獨首先要解決的是精神上的孤獨寂寞,其次,人老到一定程度,會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發生,發生這種情況,即便精神思想不孤獨,恐怕也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孤獨終老這四個字還是很叫人擔心的!

  • 3 # 若兮Yoly

    我不知道大眾理解的孤獨終老是怎樣一種狀態?

    在我看來,內心的孤獨遠遠大於一個人獨自相處的孤獨。

    一對夫妻,如果貌合神離,沒有共同語言的過一輩子。

    與其這樣,還不如一個人過。

    雖然給人的感覺是獨自一個人,但是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在當今社會,有多少人為了維持所謂的婚姻,而內心“孤獨終老”一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室內小白剛入行直接做方案設計師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