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又見西風58860328

    史實就是古籍直接記載的,最大限度還原歷史事實的。演義是以史實記載為基礎,加入作者喜好和社會環境因素,以及群眾偏好,是後期加工的結果。

    周瑜因為英年早逝,歷史出場時間短,而登場就是英年才俊,直到孫權陣營大都督。有影響的戰役就是赤壁之戰,一戰成名。之後不久即亡,史實中也只記載了周瑜的短短的歷史篇章,只留下完美的形象很正常。

    演義中,1.完美的形象與現實很難契合,2.且兩個對手兩個陣營,作者可能有需要突出一個字英雄形象。3.且漢朝對後世人群影響比較大,而三國爭霸中,最能代表漢朝的,可能就是蜀漢政權的劉備集團了。所以,作者選擇楊亮抑瑜,似乎就好理解了。

    個人集所聽聞之愚見,也好仰學各位深評。

  • 2 # 楓樹林Fany

    三國演義裡既然給了諸葛亮那麼高的評價,既生瑜何生亮,捧了一個,那麼必然會踩一個,有正有反,情節才豐富,故事才精彩嘛(⁎⚈᷀᷁ᴗ⚈᷀᷁⁎)

  • 3 # 閒壇故事匯

    那就要看看《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什麼人了。

    羅貫中是明朝人,飽讀詩書,一身才氣,但由於看不慣明朝昏庸無能的朝廷,所以不願做官,一身的本事也就無處施展。他在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就把諸葛亮當做了自己,才高八斗,一腔報國的熱血,但卻非要“三顧茅廬”才能請出來,這正是羅貫中的驕傲,他作為文化人的自豪。

    既然要刻意塑造諸葛亮,那就必須要有一個參照物,所以周瑜很不幸的成為了這個犧牲品。周瑜的小肚雞腸,正好突出了諸葛亮的君子度量;周瑜處處都落後一步,就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諸如此類的,數不勝數。

    所以說,羅貫中是把在現實中無法施展的才華,全部賦予了諸葛亮,他渴望諸葛亮在虛幻的世界中去完成他完成不了的事,正是因為有羅貫中這個“造物主”,才成就了神奇的諸葛亮。

  • 4 # 悔昔道來

    其實用狂貶這個詞就有些過了。對於周瑜的能力在許多演義小說之中,還是比較肯定的,如《三國演義》。但相比諸葛亮而言,那麼小說作者則將更好的一面給了諸葛亮,使得諸葛亮的能力水準遠在周瑜之上,最後總結為“既生瑜何生亮”。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局面,那必須從《三國演義》的主旨思想去探討了,《三國演義》寫作立場很明顯就是“尊劉貶曹的立場上,以劉備為漢室正統,以曹操為朝廷之賊。”劉皇叔一派自然是正統,其他的權利派都要靠邊站,包括你孫權這一派。所謂愛屋及烏,既然尊劉貶曹,那麼與劉備陣營裡的人物也在褒揚之中,包括諸葛亮。諸葛亮與周瑜鬥智,自然而然,作者的主觀意願自然是站在諸葛亮一邊的,從而造成“既生瑜何生亮”

  • 5 # 應如是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既然是小說,那麼在人設上是作者說了算的。我們可以揣測羅貫中的創作背景。當時蒙古雖然撤回大漠,但是“黃金家族”依舊存在,並且時不時的南犯,對大明王朝造成不小的愴傷。而大明是漢人的正統政權,對映到《三國演義》中那便是“蜀國”,實際上劉備的國號是“漢”,為了區分才叫作“蜀漢”。那麼站在對立面的“魏”“吳”就會被貶低。

    特別是為了突出某一個人的高尚,就需要另一個人來襯托,於是作者選中周瑜來襯托諸葛亮。周瑜年紀輕輕就獨當一面,作為“赤壁之戰”的總指揮被諸葛亮三言兩語就打發的去見了佛祖,這才能顯出臥龍先生之高明。

    個人認為,歷史小說不過是以時間為橫座標,人物為縱座標,至於這個人物在這個時間做了什麼,就看小說家的表演了,只要表演夠精彩,去欣賞就是了。當不得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劍網三遊戲裡,你最喜歡哪個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