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機小王子

    小時候,特別期待過年。因為過年可以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大年三十那天,媽媽會準備很多好吃的,待到春節吃。只有在大年三十晚上,媽媽才會把我心愛的新衣服拿出來,疊的整整齊齊放在床頭,有新外套,新褲子,還有新襪子。家裡光景好的一年還有新鞋子,甭提有多開心了。從大年三十開始,煙花爆竹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大年初一天麻麻亮就睡不住了,趕緊起床穿上新衣服:“媽,我要去拜年啦!”

    大學畢業後,定居在南方小城,成了家,18年生了個兒子。雖然兒子只有6個月,但我還是冒險的決定帶他到西部老家去過年。南方城市都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而且過年期間特別冷清。大多都是外地人,過年大家都回家了,空留一座冷冰冰的城市。

  • 2 # 使用者2043541953924

    認同 不可否認現在的過年年味卻少了很多。記得小時候過年。會有期待已久的新衣服。新鞋子 會有平時買不到的鞭炮。而且記得那時候過年才能吃一次很豐富的食物平時都是吃不到的。無憂無慮。也沒有現在的人這麼現實。不會去拜年之類就會被問到工資多少,有沒有男女朋友。攀比性問題。那時候的人熱情 沒有什麼小心思。而現在如果去拜年的話。大多人都會問你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有沒有男女朋友?工資多少?對於我們這些剛出社會幾年的人來說,在社會混個腳步定居就算很不錯了。哪裡還有錢來用買房買樓,況且現在的房價這麼高。而且車的開銷也很大。記得之前過年是大家圍在一起開心開心的過年。聊著開心的事,吃著團圓飯。而現在大多人一吃完飯就拿起手機一言不發,坐在那裡緊緊的盯著手機。若無旁人 並且小時候到了晚上很多煙花 而現在的煙花不旦很貴,而且有的地方還禁止放煙花。甚至有的地方鞭炮都不可以放。所以也導致年味越來越少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 3 # 環球國際大視野

    現在節日的概念在淡化,內涵也在發生變化,人們總喜歡回憶過去的東西,今年我參加國際世界語大會,我也可以作為一個專題問問老外,他們對現在的聖誕節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想法。

  • 4 # dggg525楊軍科

    我是農民工出身,就站在我們群角度,說我的看法。我是70後,記得我小時候,八十年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把地變成聯產承包責任制,把地分到各家各戶後,過年人們吃上白麵饃,噪子面,那是都屬於比較貧困,中午是蘿蔔絲或蘿蔔塊,燉一鍋,裝碗時,在碗底擺放一層肉片,然後翻倒盤子裡,咋一看是一盤紅燒肉,實際是羅卜絲或蘿蔔塊,上鍋蒸,白饃和蘿蔔絲或蘿蔔快一塊兒吃。後來生活漸漸地改善,富於家庭賣鮮菜,也大路菜等等,總算有了妙菜啦!到了九十年代以後,漸漸地市場上商品慢慢豐富啦!開始副食上到老百姓的餐桌。記得那是過年,臘月二十以後,烙燒餅,二十三祭灶等等,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扯布做衣服,打掃家裡裡外外,蒸饃等等都要自己親手做。臘月二十後,村委會組織活動開始培訓,有耍社火的,唱皮影戲,木偶戲,過初五後,秦腔大戲上演,還有體育活動等等。現在過年,什麼去賣,饃,菜,肉等等生活所需品上市場或超市。把蒸花饃手藝,巳經不見啦!民間的傳統活動在我這裡二十多年沒搞過,也組織不起來啦!有時給我兒子說那些活動,己經過時啦!年輕人說現在是網路時代,是資訊化時代。還我也想不起那些民間藝術活動都到哪裡去啦?手機普及,人人都玩手機,誰還管那個呢?再說:進入工業時候和多原化氛圍,過年肯定地說就休息時間,過初五,初六開始上班,那有閒心搞活動呢?扭秧歌提都別提,組織不起人,人心散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有哪些有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