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哥聊科學
-
2 # 天高兮雲淡
河流和血管確實比較類似,因為他們有類似的原理。天空下雨後,飄灑到數萬或者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地上的雨水,除了被植被吸收的,滲入地下的,富裕的雨水,就根據地勢,從高處往低處流淌,在地勢低的地方,會聚了多個地方的雨水就會形成涓涓細流,多股涓涓細流順著地勢往下流動,慢慢匯聚成小溪,小河,再流入大河,大河就是匯聚了很大面積的雨水,比如長江,流域面積達到一百八十萬平方公里,這一百八十萬平方公里的雨水都匯聚到長江。血管也差不多的樣子,身體裡有數不清的細胞,每個細胞生產的廢料和二氧化碳透過組織液進入靜脈毛細血管,動脈毛細血管透過組織液為每個細胞帶來氧氣和營養,毛細血管在匯聚成小血管,大血管,深入各個組織,器官最後匯聚到主靜脈,主動脈,最後匯聚到心臟。
回答:因為組成人體的元素和物質同時也存在於地球之上,相同的物質遵守同一個自然規律,當然有類似的表現。接下來我從科學的角度與您詳細談談這個話題。
一、河流和血管相似這個說法最早出自《黃帝內經》以下是部分原文引用:
黃帝問於岐伯日經脈十二者,外合於十二經水 ,而內屬於五臟六腑。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同,五臟六腑之高下、小大、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應奈何?夫經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臟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氣而揚之;經脈者,受血而營之。合而以治奈?刺之深淺,灸之壯數,可得聞乎?估計有很多人看完這段可能會說,皇帝內經說的不是血管而是經絡。其實這不要緊,我也質疑以下,我們今天用現代科技手段都找不到經絡,黃帝那個時代是怎麼找到的?這個問題咱們不深入探討了,因為關於經絡究竟是什麼,也有古人的醫書裡質疑和探討過,愛恨糾葛太多了。
二、水分是組成人體的重要成分不文字表述了,直接上圖,有圖有真相。
三、其實河流和血管有很大的區別,不能只看相同,無視不同其一、驅動力不同。河流中的水總是從高到低流淌,而人體的血液不同,不光是可以從高到低,還可以從低到高流淌。這是因為人有心臟作為血液迴圈的動力之源。
其二、物相變化不同。河流中的水可以有三相變化,但是人血管裡的血液是恆溫的。無法想象血液在血管裡結冰了將會是個什麼情況。
其三、迴圈方式不同。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形成了地球上的水迴圈系統。而人體內的水的總量總是維持恆定,血液更是如此,它沒有這樣一個迴圈過程。
四、認為江河與血管相似其實是觀察不細緻或者手段缺乏導致的古人形成這樣的認識可以理解,因為他們只有一雙肉眼,目力所至不過裡許,他們沒有翅膀,攀至高點,僅僅是山巔。他們只有雙腿,活動範圍也就百里左右。他們掌握的知識有限,根本不明白流水的道理,弄不清水迴圈的秘密,也不知道人體的密碼。
我們今天的現代人,掌握的知識量以及技術手段是古人無法企及的。對於原始古人的認識,我們應該重新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理解,正確的就留著,錯誤的就該拋棄。
《黃帝內經》中很多地方對於人體的認識都有錯誤,就比如江河與血管相似這個觀點,其實不值一駁。
真相只能有一個,尊重客觀事實,從客觀事實出發的認識才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