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洋房姐姐
-
2 # 財經早餐
2007年,冰島是世界人均生產力排名第七的國家(54,858美元),按購買力平價的國內生產總值(40,112美元)計算,生產率排名第五。冰島一次能源供應總量的約85%來自國內生產的可再生能源。2016年全球綠色經濟指數將冰島列為世界十大最綠色經濟體之一。歷史上,冰島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捕魚,而捕撈仍然提供了40%的出口收入,並僱用了7%的勞動力。在冰島捕鯨具有歷史意義。冰島依然依賴捕魚,但其重要性正在從1960年代的90%出口份額下降到2006年的40%。
直到20世紀,冰島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目前,它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經濟強勁增長使得冰島在聯合國2007/2008年度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名列第一,儘管2011年HDI評級由於經濟危機已降至第14位。基於基尼係數,冰島也是世界上收入差距最低的國家之一,並且在對不平等進行調整後,其HDI排名上升到第五位。 危機以來冰島的失業率持續下降,截至2012年6月,失業率為4.8%,而2011年為6%,2010年為8.1%。
許多政黨仍然反對加入歐盟,主要原因是冰島人擔心失去對其自然資源(特別是漁業)的控制權。 冰島的國家貨幣是冰島克朗(ISK)。 冰島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不到200萬人口但仍有浮動匯率和獨立貨幣政策的國家。
Capacent Gallup於2010年3月5日釋出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31%的受訪者贊成採用歐元,69%反對。 卡爾盧普2012年2月進行的另一項民意調查發現,67.4%的冰島人會在公民投票中拒絕加入歐盟。
過去十年來,冰島的經濟一直在向製造業和服務業多元化,包括軟體生產,生物技術和金融; 工業佔經濟活動的四分之一左右,而服務業佔70%左右。旅遊業正在擴大,特別是在生態旅遊和賞鯨。冰島平均每年接待約110萬人次,這是本地人口的三倍以上冰島的農業佔GDP的5.4%主要由土豆,綠色蔬菜(溫室),羊肉和乳製品組成。金融中心位於雷克雅維克的Borgartún,該中心擁有大量公司和三家投資銀行。冰島股市冰島證券交易所(ISE)成立於1985年。
冰島在2012年經濟自由指數中排名第27位,低於前幾年,但仍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之一。截至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名第29,比2015年低一位。根據INSEAD的全球創新指數,冰島是世界上第11個最具創新性的國家。與大多數西歐國家不同,冰島有一個統一的稅收制度:主要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2.75%,加上市政稅,總稅率不超過35.7%,不包括許多可用的稅收減免。公司稅率是平坦的18%,是世界上最低的一個。還有一項增值稅,而2006年則取消了淨財富稅。就業法規相對靈活,勞動力市場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場之一。產權很強大,冰島是為數不多的適用於漁業管理的國家之一。與其他福利國家一樣,納稅人也相互支付各種補貼,但其支出低於大多數歐洲國家。
儘管稅率很低,但農業援助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是最高的,並且可能阻礙結構變革。此外,經合組織的措施對醫療保健和教育支出的回報相對較差,儘管兩方面均有所改善。經合組織2008年冰島經濟調查顯示,冰島在貨幣和宏觀經濟政策方面面臨挑戰。 2008年春天開始出現貨幣危機,10月6日冰島銀行的交易因政府為挽救經濟而作戰而停止。經合組織2011年的評估確定冰島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進展,特別是在制定可持續的財政政策和恢復金融部門的健康方面;然而,在使漁業更加高效和可持續發展以及改善貨幣政策以應對通貨膨脹方面依然存在挑戰。自經濟危機以來,冰島的公共債務已經減少,截至2015年,按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世界排名第31位。
回覆列表
提起冰島人們都知道的是“幸福指數第一”、“人間仙境”,誰能想到十年之前,冰島外債超過1383億美元,倒在了那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中。
一:經濟支柱的變更
2006年夏天,美國學者米什金正忙著撰寫冰島經濟報告,資料顯示,冰島三大銀行去年發行的債券,超過了全國GDP,但想到冰島貿易協會承諾的12萬4千美元稿酬,米什金在報告中寫下“冰島的金融監管很有力”。他對著經常賬戶的赤字皺了皺眉,心想:問過幾個冰島人,都對自家央行有信心,可能資料錯了吧”。
同年,美國評級機構宣稱,冰島信用級別達到最高的3A。
然而2008年底,冰島舉國破產 。
曾經,冰島的經濟支柱是漁業,在過度捕撈導致漁業癱瘓之後,冰島開始利用地熱資源興建電解鋁廠,但在鋁業獨當一面之前,國家急需一項支柱產業,金融和房地產當選新的發展發向。
1994年,冰島開放了金融市場,高利率使國際資本蜂擁而至。
1998年,時任首相戴維奧德森為了迅速賺錢,開始推進銀行私有化,毫無現代商業銀行管理經驗的人們接管了銀行,他們認為,冰島市場很小,必須向海外擴張才能實現繁榮。
於是,銀行對外大舉發債,借錢吞併歐洲同行;對內,以寬鬆的條件貸款給富豪和企業,供他們買房置產、收購外企。在加槓桿的過程中,房地產被炒熱,房價在8年間,上升3倍。
二:全面崩盤的來臨
2006年,金融地產業經濟佔比達到了支柱水平,但是,與實體經濟脫鉤的金融業,永遠不可能成為國家支柱。
虛擬經濟的流動性和國際性特徵,讓冰島的經濟命脈握在了國際投資者的手中。
2008年,冰島外債超過1383億美元,是國內生產總值的7倍,無力抵抗任何風波,美國的次貸危機讓冰島一夜之間資不抵債,貨幣貶值,股市暴跌,三大銀行全部破產。
之後,世界三大央行拒絕了冰島央行的求助,失業率劇增讓大批冰島人移民鄰國,火山也找準時機噴發,媒體戲稱,冰島從金融到領土全面崩盤。
國際紛紛指責冰島政府,卻忘了曾宣稱冰島金融監管鐵板一塊的學者和機構。在米什金的簡歷上,文章《冰島的金融穩定性》不知何時被改成了《冰島的金融不穩定性》。
好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冰島在危機過後迅速轉型,十年後的今天,冰島還是那個曾經的世外桃源,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