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靈老師育兒專欄
-
2 # 山花爛漫155064261
三歲的孩子也知道一點事情了,可以從某個方面對他講講,也可以帶他出去碰到某一件事,因而可以順帶,總之一句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循序漸進,這個年齡講多也沒用。
-
3 # 大喵喵在這裡
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走了,
等我的小孩出生後,漸漸的,當她有一天意識到別人有外婆,她卻沒有的時候,就過來問我:“為什麼我沒有外婆,外婆在哪裡??”,
當時我沒有直接用“死”這個字告訴她,我認為面對小小年紀的她,告訴她這個字會太沉重,
我拿出了外婆的照片給她看,然後就告訴她:“外婆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她又問:“她去哪裡了?”,
我告訴她:“她去到另一個世界去生活了”,
她當時聽了,直接就哭了,也許小小的她聽懂了些什麼,我也沒有過多的解釋,等她哭了一小會,她抽泣的問我:“那我想她了怎麼辦?”
我告訴她:“雖然外婆跟我們不能在一起,但是隻要你想她,就在心裡默默的說一句:‘外婆我想你了!’,我想她會聽到的,說不定,也許哪天你們會在夢裡相見呢!”,
從那以後,別人再提到她外婆的時候,她會就會告訴別人:“外婆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
-
4 # 劉顯虎
給小孩講死亡一事,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解釋。如,可以拿植物或動物的死亡舉例,植物死了不能再生,動物死了不能再活,人也一樣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
5 # LALA雜談
我覺得應該按照真實的情況回答,小朋友對死亡沒有什麼概念。
當然注意不要新增嚇唬的成分,否則就會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我記得問過我怎麼生出來的啊。父母說是垃圾桶裡撿來的。一直到小學快畢業了,我都認為自己是撿來的,莫名其妙的有了心理陰影。
就是一樣的道理,回答小朋友問題的時候儘量要客觀。而且現在書這麼多,可以買幾本相關的書,給小朋友讀一下。
我應該會說,每個人都會死,只是活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所以你要珍惜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不如媽媽給你買幾本書,給你看一下啊。
-
6 # 靜愛文文
孩子問什麼是死了呢?多數人會回答,就是不動了也不吃飯了,為什麼這樣,沒有講清楚。有些人又很忌諱說起這個字,對小孩來說是神秘又好奇。比如爺爺去世了,我們該如何回答,我們或許會說他去了天堂或出遠門了,使孩子平靜點淡忘爺爺的消失,還要告訴他這是個不幸的事實。又到了過年過節,孩子又想起爺爺,我的回答是爺爺的大腦停止了工作,血液停止流動,身體停下來了,孩子才慢慢理解,長輩死了,不會再回來了,但跟爺爺在一起的日子永遠難忘。或許這樣他還不明白,小孩子我們可以從生活入手來解釋,大人越忌諱,三歲孩子越敏感,引導孩子面對現實,正視死亡時,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不能嚇唬孩子,孩子越大,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越深,焦慮在所難免,引導娃用科學的眼光看得死亡。死亡是自然規律,我們逃無所逃,只有更好的瞭解死亡,珍惜生命。
回覆列表
首先大人一定要用平常的心態去給孩子解讀就生老病死,不用太小心翼翼,太緊張反而讓孩子捕捉到你的這種情緒,她也會被影響。
甚至孩子如果某天在外面能說誰死了,會放進棺材,挖好土埋掉這類的話,大人應該認可他的話,而且還可以把話題轉移到:孩子,你說的對,因此,我們都會懷念爺爺,那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懷念爺爺呢?
推薦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閱讀系列繪本《湯姆故事》
裡面有一句話講的很好:
生命有終點,但愛綿延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