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揮手人生幾多秋
-
2 # 五峰巴人
1、幾行微情書——可以說是當代婉約派代表,詩詞直追納蘭容若,情詩尤為高絕,已達化境!
2、黃自強——詩詞賦具佳,古文功力深厚,堪稱詩壇寫手!
先列這幾位吧!
-
3 # 根言木語
租唐詩(二首)
1 《觀萬畝荷花》
提筆方知無詩才,租詩赴唐求李白。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荷花萬畝開。
2 《觀月湖》
繞湖我徜徉,苦思覓詩章。
舉頭望明月,月在水中央。
-
4 # w開心一笑
現在的詩人寫古體詩的大有人在,詩歌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民族的傳承文化,也是文化發展的魁寶,作為一種文化源遠流長,也是喜愛文學的朋友的精神的食糧和追求,是一種美好的文化享受,讓你熱情豪邁,激情澎湃,熱血沸騰,一種精神的完美境界。美的東西人人愛,所以說現在詩人寫古詩詩的還是很多的。
古體詩講究平仄,韻角,對仗,對句相對,粘句相貼的,不要範孤平的錯誤,不能讓出律出韻,無韻不成詩,每一個文學體裁都是有固定的格式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且詩歌寫的合韻合律了,讀來也順口,感覺優美,抑揚頓挫,有節奏感,給人以美妙的感受。
作為一個詩人,除了有深厚的文字功底還得有豐富的聯想能力,博學多才了才有可能創作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喜歡詩詞的朋友,在這個領域不斷交流學習,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為弘揚傳統的文化而努力學習,讓詩歌傳遍千家萬戶。
-
5 # 鄉野春姑123
特奇怪的問題,現代人不寫古詩,也不能寫古詩,他不能穿越回古代,當然不能寫了。唐朝人寫出唐詩,宋朝人寫出宋詩,是正常的,現代人寫出古詩,一定乘時光機穿越回古代了。
古詩有各種體裁,現代人可模仿或遵著其格律寫詩,但寫出的決不是古詩,只能是現代格律詩,高仿也是膺品。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那就是現代人有寫古體詩的(習主席就寫古體詩,歌頌焦裕祿。),而不是都不寫古體詩。
因為寫古體詩講究比較多,比如,韻腳、對仗、平仄、相粘……加上有些字古今發音發生了變化,容易在平仄上犯小錯誤,像白,國等字。所以現代人寫古體詩非但對學識要求高,而且對古今文字的發音、意義也要有很深的瞭解。“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放在古代都這樣“燒腦”,何況是今天。
基於以上寫的難度,再加以下兩個“少”的原因,提問者才說現代人都不寫古體詩。
1.寫的人少了。或者說身邊很難發現一個寫古體詩的朋友。
2.知道的人少了。現代很難在哪個載體上看到發表的古體詩,這樣知道的人自然就少了。正因為這兩個“少”,才讓提問者做出這樣的判斷。
有句俗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句話非常有道理,過去我沒有寫古體詩的衝動,但無意間得到一本帶詩詞歌賦的檯曆,每天讀一點,時間長了那種要寫的衝動便開始醞釀了,偶爾仿寫一首,自樂亦陶然。以下便是拙作之一:
清平樂·相思
相思扣扣,月夜明如晝。
共月同心情不舊,單隻為伊消瘦。
才丟一束新愁,又拾萬縷陳悠。
最是朝思暮想,臨行脈脈回眸。
喜歡古體詩的朋友可以上網搜,有專門的古體詩交流網站,裡面很多詩友用古體詩進行交流,好比現代社會中的一片“古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