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降降溫吧
-
2 # 一抹煙塵
劉備屢敗屢戰,最終翻盤,走向成功,其路程佈滿荊棘,磨難勵志,發人深省
一,志存高遠,堅毅不拔
人無志不立。劉備年輕時就立下匡扶漢室,救黎民於水火偉大目標和志向。一生不管經歷何種磨難,從不放棄。
二,性格巨集毅開闊,個人魅力十足,有梟雄之資
《三國志》中記載劉備,性格巨集毅,有高祖之風。意思是劉備的性格和為人處世有點像漢朝開國皇帝劉幫。確實如此,他們倆人年輕時都喜歡鮮衣怒馬,放蕩不拘,喜歡結交豪俠。這為劉備建立一套班底,打下了基礎。早期一直跟隨劉備奮鬥的關羽,張飛,趙雲等,一直不離不棄,成為核心班底。
三,善於識人用人
在三國中論用人曹操是最厲害的,而論識人最厲害的非劉備莫屬。在公孫贊營,認識趙雲,便知趙雲是位難得的將才,便刻意籠絡,認為馬謖言可其實不可大用,劉備看人眼光之毒,可見一斑。在用人方面也是大膽放手,讓關羽,張飛,諸葛亮等獨自發揮。特別是對魏延的越級提拔任用,更彰顯其大膽用人風格。
四,善於造勢,更善於借勢
劉備深知自已出身寒微,為了提升影響力,逐打出漢室宗親的名片。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惜委屈自己,投袁紹,依曹操,靠劉表。在這一路的投靠過程中不斷拓展人脈,借別人的力量強大自已。劉備的借勢而為,是他能成功翻盤的關健。
-
3 # 物來則應
劉備作為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締造者,他的知名度還是很大的,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
但是很多人對於劉備的認知,是根據《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對於劉備的刻畫得來的,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
真實的劉備並不是愛民如子的忠厚長者形象,而是一位殺伐果決、連年征戰的諸侯梟雄。
劉備幼年父親早死,母親靠賣草鞋和草蓆把他拉扯大,因為頂著漢室後裔(當時全國漢室後裔二十多萬)的名頭,才能拜當代大儒盧植為師學習。
不過劉備這個人心思並沒有放在學業上,而是熱衷於鮮衣怒馬,結交三教九流,過上流社會的生活,雖然自己是個窮光蛋。
本來以劉備這樣的作為,在太平盛世,直接就會被認為是個敗家子,不務正業。
然而東漢末年亂世來臨,張角打著太平道的旗號,喊著“黃天當立,歲在甲子”的口號率領數十萬信眾造反了,黃巾之亂瞬間席捲了整個漢朝。
劉備生活的當地富豪大戶們,為了防止黃巾賊搶劫自己,於是聯合起來想要尋找一位能人異士組建一隻軍隊自保,劉備這時候主動站出來接了這個活兒,用富豪資助的一千金招兵買馬,組建了一隻大約一千五百人的隊伍,關羽和張飛就是這時候投奔到劉備帳下的。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來劉備是具有梟雄潛質的人。
後來劉備為了發展壯大自己,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劉表等人,因為本身起點比較低,各地諸侯聯合討伐董卓的時候,劉備連校尉都不是,更別說關羽張飛了,所以後來的很多年劉備並沒有所謂的經常輸光家底,他只是一步一步發展的比較慢,除了讓呂布坑了那次除外。
直到在新野駐紮,投靠了劉表,遇到諸葛亮,給劉備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發展思路,劉備才找到了今後為之奮鬥的方向。
曹操南下,荊州投降,劉備聯合東吳抗曹,在赤壁大敗曹操,劉備因此分到半個荊州,之後又取得了益州,一飛沖天,建立蜀漢政權,跟東吳和曹魏三分天下。
如果要從性格魅力上分析劉備的成功之處,那麼可以說劉備跟他的老祖宗漢高祖劉邦有很多相似:
同樣大器晚成,四五十歲以後才達到人生巔峰。
同樣性格豁達,堅韌不拔,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咬牙堅持,直到最後取得成功。
同樣知人善用,會籠絡人心,一切靠團隊,很少剛愎自用,獨斷專行,讓手下的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大放異彩。
正是因為劉備有著這些性格特點,本身又具有梟雄之姿,才能取得日後的成就。
-
4 # 老楊QAQ咩咩咩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那個時代的背景
那個時候還沒有曹丕代漢
雖然各地軍閥割據混戰但是總體來說漢朝還是存在的
劉備姓劉,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營銷的大師,我覺得跟現在的傳銷沒有區別,主要是他會洗腦
第一:他利用自己的姓氏號稱是中山王劉靖的後代,以這個國姓的優勢,他在道德上是非常得勢的,所以籠絡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在身邊,古代人受儒家思想較深,忠君愛國是一般認得中心思想。那他具體是不是根本就沒從考察,因為中山王的後代有很多。
第二:他和劉邦一樣懂得審時度勢,能屈能伸,在他沒有勢力的時候就去依附其他諸侯,打著中山王后代的身份招搖撞騙,吸引各種人才為己所用,等他羽翼稍微豐滿便離開別人,說呂布是三姓家奴,而劉備可以說是4姓家奴了,他分別跟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最後還哄得劉表把底盤都給他了,所以在此可見劉備的洗腦能力是多少強。
PS:如果劉備活在現代的話我相信他一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傳銷專家....
-
5 # 都知兵馬使
“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託於君,惟君所以存之。”如太史慈之說,劉備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
劉備在前期的諸侯混戰中,屢戰屢敗,顛沛流離,先後依附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劉備始終寬以待人,以德立足,最終為他逆轉了不利的局面,下面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劉備失敗後總能翻盤的原因:
第一、漢室皇叔身份在世襲罔替的封建時代,正統被視為道德底線。當時的曹操雖為漢末朝廷丞相,但韻“挾天子令諸侯”被罵為漢賊。
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常以漢室後裔自居,起兵討賊,名正言順,這樣一個身份,可以給他帶來諸多的優勢。
第二、百折不撓 精神建安元年,呂布偷襲下邳,抓走了劉備妻子。劉備回軍,被袁術打敗,向呂布求和,得歸還妻子。不久,呂不率軍攻打小沛,劉備敗逃,投奔曹操。
建安四年,劉備心知曹操難容自己,趁攻打袁術之機,逃出曹操掌控回到小沛,北連袁紹抗擊曹操。
建安五年,衣帶詔事發,曹操親率兵東征,劉備戰敗,逃往青州,後依附劉表。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兵南下,荊州牧劉琮投降,劉備再次南逃。
第三、為人仁慈寬厚這點可以從劉備棄樊城體現得出來。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琮繼位後向曹操投降,劉備棄樊城南逃,劉琮許多部下及荊州名士投靠劉備。路過當陽,十萬百姓因念劉備的仁慈,不願離開劉備,自發拖家帶口的跟隨劉備一起南逃。
劉備前半身可以說是個逃跑將軍,屢戰屢敗,寄人籬下,但其一生寬厚仁慈,許多能臣猛將願意跟隨他。赤壁之戰後,劉備借得荊州,有了立足之地,才正式開啟了三分天下的霸業!
-
6 # 歷史痴
劉備的身世:
都說劉備織蓆販履,但是在他爺爺那輩,家裡還是挺風光的。
劉備的爺爺叫劉雄,曾經被舉孝廉,當過東郡範縣的縣令。
再往上,他們一家就都是王侯了,劉雄的爹叫劉惠,是濟川侯。
最後能推到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也就是漢武帝劉徹的弟弟。
至於上學的學費,也就是古代說的束脩,劉備是沒有的,但人家是大戶人家的子弟,總會有那麼幾個有錢又願意資助家族子弟的人。
這個人叫劉元起,他的兒子劉德然是和劉備一起送到盧植那裡去讀書的,他覺得劉備是個可造之材,所以長期資助他,給劉備的生活費跟他親兒子劉德然完全一樣。
劉備前期的顛沛流離: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各地紛紛招募義軍鎮壓黃巾。
劉備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參與鎮壓黃巾軍的戰鬥,他的好兄弟關羽、張飛就是在這個時候相識的,一起並肩作戰立下戰功,被任命為安喜縣的縣尉。
招兵買馬,可是需要大量的錢糧支撐的。身為織蓆販履之徒,劉備怎麼積攢起第一桶金來招募義軍的呢?
《三國志》中有交代,劉備年輕時就很有城府,話不多,喜怒不形於色。雖然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不敗家子,喜歡折節下交,結交了很多的少年豪俠,在當地年輕人的圈子中非常有名望。
當時中山國有兩個鉅富之家的大商人,張世平和蘇雙。他們在販馬的時候經常路過涿郡,無意之中見到劉備,認為他將來會有很大的成就,所以對劉備進行了贊助,給了他招兵買馬的啟動資金。尤其是蘇雙,後來為劉備出了很大的力。
“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三國志·先主傳》
但是幾次丟官逃命,辛辛苦苦攢下的家當又沒了。
第一次,當安喜縣尉的時候,得罪督郵,棄官逃跑。
第二次,跟隨大將軍何進剿匪,立功被任命為下密縣的縣丞,沒多久又棄官逃跑。
第三次,劉備當高唐縣縣令的時候,被一夥賊軍攻破縣城,劉備再次逃跑。
這一次,劉備投靠了自己的老同學,中郎將公孫瓚,先是當了個別部司馬。
後來在公孫瓚與袁紹的戰爭中,劉備立下戰功,成為平原縣的縣令,又遭人請刺客來刺殺他。
徐州爭奪戰——劉備人生的轉折點劉備在公孫瓚麾下與袁紹作戰時,歸屬田楷指揮。
恰逢曹操攻打徐州為父報仇,揚言要屠城。徐州牧陶謙緊急求援,田楷帶著劉備去援救徐州。
剛去徐州時,劉備手下正兒八經的兵馬只有千餘人,然後還有一些雜胡軍馬,以及毫無戰鬥力的饑民幾千人。
到了徐州之後,陶謙立馬送給他4000精銳的丹陽兵。
嚐到甜頭的劉備,馬上就棄了田楷,投入了陶謙的懷抱。陶謙馬上給劉備申請了豫州刺史的官位,讓他先駐紮在小沛,協防曹操。後來,陶謙病重的時候,乾脆把徐州送給了劉備。
曹操興師動眾來攻打徐州,結果陶謙是死了,可是徐州卻落入了劉備的手裡。
而且,曹操雖然氣得要死,卻又不能攻打劉備,一個是陶謙死了,他失去了一個理直氣壯的藉口,另外他還要對付呂布、袁術這樣的大敵。
所以,曹操只好捏著鼻子,以漢獻帝的名義,封劉備為鎮東將軍,豫州牧,為劉備正名。
因此,這次的徐州爭奪戰,成為了劉備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
在此之前,他手下兵馬不過三兩千之數,武將不過關羽、張飛,謀臣不過孫乾、簡雍,官職最高不過是個縣令。
可是獲得徐州之後就不同了,劉備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成了名正言順的州牧封疆大吏。手下兵馬迅速膨脹,徐州文武官員全都投效麾下,尤其是有了大金主糜竺的效忠,還有徐州地頭蛇陳登父子。
劉備與呂布的恩怨但是,劉備獲得徐州之後,也沒有快活多久,就又一次輸光了家底。
這一次,偷家的是呂布。
劉備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了徐州這樣重要的地盤之後,惹怒了實力雄厚,又心胸狹隘的袁術。
袁術派遣大將紀靈領軍來攻打徐州,劉備率領主力帶著關羽等人去迎敵,留下了莽張飛守徐州。
劉備與袁術軍,雙方互有勝負,在盱眙附近對峙。
卻不防呂布乘著徐州守備空虛,與他的岳父曹豹裡應外合,偷襲奪取了徐州。
失去了徐州這個根據地,劉備哪裡還敢繼續和袁術對峙?
於是再次開始了逃亡之路,最後不得已向呂布求和一起對付袁術,才把自己的老婆接回去。
再次回到小沛,這時收攏殘兵敗將,又有了一萬左右兵馬。
可是沒過多久,張飛搶了呂布軍的一批好馬,引起對方的不滿,呂布領兵來攻打小沛,
投曹又反曹劉備自知不是呂布的對手,果斷溜之大吉,帶著心腹人馬投奔曹操去了。後來呂布被俘之後,曹操本來有些猶豫,徵求劉備的意見要不要接受呂布的投降,結果劉備一句話就判了呂布死刑。
一開始,曹操手下謀士荀彧、程昱等人主張殺了劉備以絕後患,但是曹操與郭嘉認為應該把劉備樹為典型,效仿古人千金買骨的典故,以吸納賢才。
雖然曹操待劉備不薄,還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但劉備從來沒有對曹操歸心,也不可能對任何人歸心,因為劉備的信念是自己當家做主。
在曹操手底下沒多久,劉備就與漢獻帝搭上線了,接了個所謂的“衣帶詔”,要殺曹操。
可是劉備的豬隊友們沒有保密意識,這件事很快就被曹操知道了,很多同黨都被殺了。
曹操起兵討伐劉備,把他打得滿地找牙,老婆被抓了不說,連好兄弟關羽都成了曹操的俘虜,這下子“衣服”和“手足”都失去了。
投靠昔日強敵袁紹但是,沒關係,劉備自己還活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他又開始了亡命天涯。
這回,劉備投靠的是先前老同學公孫瓚的死對頭袁紹。
然而,曹操跟著他的腳步又來攻打袁紹了。
一場轟轟烈烈,精彩至極的官渡之戰,讓聲望最高,實力最雄厚的袁紹一蹶不振。
劉備見勢不妙,再次逃跑,又去了荊州投靠同宗劉表。
但是,荊州本地豪傑總有幾個聰明人,他們看出了劉備的野心,尤其是劉備得到了諸葛亮龐統等人的輔佐之後。
荊州本土豪族知道他不是個久居人下的人,因此處處防備著劉備,劉表本人也對劉備有了戒備之心。
尤其是劉表的大舅子蔡瑁一族,在劉表死後,擁立他的次子劉琮,投降了曹操。
劉備得到訊息之後,果斷下令搬家逃命,併火燒新野。
這一次,家當比較多,也或許是覺得曹操來的不會那麼快,所以劉備逃跑的時候把百姓也帶上了,一路浩浩蕩蕩地穿州過府,直奔江陵而去。
曹操帶兵輕裝上陣來追,在當陽長阪坡終於咬上了劉備的大隊人馬。
劉備再次拋妻棄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著少量騎兵逃跑,大量的輜重、人口又被曹操擄走了。
幸好還有劉表的長子劉琦,佔據了江夏,有近萬人馬,再加上先期出發的關羽,佔據了江陵。
赤壁之戰,劉備入川,三足鼎立在這種關鍵時刻,劉備派遣首席軍師諸葛亮出使東吳,與孫權結成聯盟。
孫權派出了自己的最豪華水軍陣容,周瑜領著一干江東猛將,與劉備軍聯合作戰,這才有了著名三國最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之後,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雛形。
此後劉備入川,再次鳩佔鵲巢,奪下了益州。
坐擁兩州的劉備,終於有了足夠的實力,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穩定下來。
經歷這麼多次險死還生,劉備為什麼總能翻盤?在劉備的一生中,漢室宗親和盧植門生這兩個招牌給了他非常大的助力。
如果不是有一起在盧植門下求學的經歷,公孫瓚不會收留劉備,那麼劉備根本就沒有機會參與徐州爭奪戰,就無法堂而皇之地成為一方諸侯。
如果不是漢室宗親以及曾經的徐州牧這樣的身份,最重視門第出身的袁紹,不會接納曾經與自己敵對過的劉備。
當然,除此之外,劉備自身能力及個人魅力是更關鍵的原因。
劉備在三國割據的諸侯中,是出了名的有識人之明,基本上做到了知人善用。而且對於追隨他的人才非常尊重,吸納了一大批全國各地的英豪追隨他。
即便是前期東奔西逃,那些心腹將領謀臣也都不離不棄。
-
7 # 田蒿
首先,不管八竿子能不能打得著,劉備不是還有個皇叔的頭銜嘛,這個在那個時代很管用的;其次,劉備是有做大事潛質的,至少容忍的功夫一流,逆境中非常能隱忍,無論是在曹操那兒寄人籬下,還是在劉表那兒蹭吃蹭喝,都表現出了超一流的忍功夫;再次,劉備不是還有幾個有戰略眼光的謀士嘛,尤其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孔明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略家;最後,他還有一幫和他生死與共,不離不棄的好兄弟、武士和死士。所以每每遇到危機時刻都能脫離險境,置死地而後生。
-
8 # MrDemos
其實正史裡的劉備能力強的一批,整個三國裡面能配上英雄之稱的只有劉備和曹操,要是兩人家底一樣,同時期起家,劉備甚至比曹操統一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因為曹操太過浪漫主義了,年輕時心懷興漢大志,晚年又因為看透漢朝已經徹底無藥可救而心灰意冷,又不想揹負篡漢的罵名稱帝,失去鬥志,而劉備是更現實主義的人,一生都在朝自己理想邁進,雖不斷經歷挫折失敗,卻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理想,要不是對手太強,起跑線比所有人都落後,獲得機會發家的時間又太晚,劉備絕對是能夠統一三國的
-
9 # 汐於子
這個很簡單啊。
在古代是很重視身份的,劉備雖然經常打敗仗,但是他畢竟是皇室後裔,在漢朝雖然已經是名存實亡,好歹存在四百多年,在民間還是有號召力的。
回覆列表
劉備是以“仁義”為立足根本,他的仁義使得他頗得民心。
盤點劉備的慘敗經歷要想了解劉備為什麼經常可以打翻身仗,首先要先了解一下劉備幾次慘敗的戰爭經歷。
下坯之戰下坯之戰主要是曹操與呂布之間的戰爭。
在下坯之戰開始之前,因劉備領徐州與袁術抗衡,呂布偷襲徐州,劉備求和,依附小沛。後劉備在小沛逐漸發展,遭到呂布忌憚,呂布派兵攻打,劉備不敵,投奔曹操。
備東擊術,布襲取下邳,備還歸布。布遣備屯小沛。布自稱徐州刺史。
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
——《三國志·呂布傳》原文 節選
下坯之戰後,呂布被曹操所殺,世上再無“人中呂布”。徐州也成為了曹操的地盤,劉備以徐州為根據地的希望破滅。
徐州之戰徐州之戰主要是曹操與劉備之間的戰爭。
劉備在下坯之戰後投奔曹操,後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知道日後曹操必定會殺他,“衣帶詔”事發,劉備以阻擊袁術為由,反奪徐州,與曹操對抗。曹操此時正在籌備與袁紹的官渡之戰,為了解決後顧之憂,曹操親征劉備。
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
——《三國志·武帝紀》原文 節選
備初謂公與大敵連,不得東,而候騎至,言曹公自來。備大驚,然尤未信。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眾而走。曹公盡收其眾,擄先主妻子,並禽關羽已歸。
——《三國志·昭烈帝紀》原文 節選
此戰以劉備戰敗而告終,劉備投奔袁紹;關羽被圍,投降曹操。
長阪坡之戰長阪坡之戰主要是劉備與曹操之間的戰爭。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進攻荊州,劉表病逝,其子劉琮投降曹操。劉備不知劉琮已投降,在知道之後,曹操大軍已至,劉備只好率眾逃亡江夏。劉備在新野屯兵,以仁德深得百姓愛戴,劉備不忍心百姓流離失所,於是帶著百姓一起撤離。
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及於當陽之長阪。
——《三國志·昭烈帝紀》原文 節選
因為民眾實在是太多,而且沿途還有增加,劉備軍行進緩慢。許多百姓被抓,包括劉備的妻兒。
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三國志·昭烈帝紀》原文 節選
此役劉備大敗,幸好軍團核心未受損,關羽及時救援,使得劉備可以轉往江夏。
夷陵之戰夷陵之戰主要是劉備與孫權之間的戰爭。
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劉備得知後,不顧諸葛亮勸阻,傾蜀國70萬兵力討伐孫權。東吳大都督陸遜結合天時、地利、人和,火燒連營,大敗劉備。此役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
陸議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
——《三國志·先主傳》原文 節選
劉備因為個人憤怒,討伐東吳,再加上他覺得東吳兵力不如他,恃強凌弱,不能審時度勢導致大敗。這次失敗也給最後蜀漢被滅墊定了基礎。
劉備翻身的原因仁義為本,民心所向下坯之戰時,劉備自詡皇室宗親,深惡袁術稱帝,即使自己的實力遠不如袁術,依然要率兵討伐。
賢矣昭烈,寬厚弘毅。崎嶇立國,仗信履義。推誠任賢,肝膽孚契。顧命數詞,可訓後世。
——孫承恩
他的行為不僅籠絡了漢室臣民的心,也為自己後續面見漢獻帝,獲“劉皇叔”稱號墊定了基礎。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稱號,劉備才可以名正言順,有才之士都會紛紛依附。
體恤百姓,體察民情劉備屯兵新野之時,使得新野經濟有所發展,百姓愛戴他。在徐州之戰時,百姓願意跟著他逃亡。
劉先主以漢室之裔,保蜀土,奉宗祧,任賢圖治,民用乂安,尚矣。
——王夫之
在古代,百姓就是戰力。百姓大力耕種,為戰爭提供糧草;青壯年參軍,為軍營提供兵力。
文賢武勇,人才濟濟劉備手下五虎上將,臥龍鳳雛。
自從得到諸葛亮輔佐,劉備很少打敗仗,夷陵之戰是劉備不顧諸葛亮勸阻,一意孤行,最後慘敗。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劉備
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交待無禮,並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楊戲《季漢輔臣贊》
五虎將每一位在戰場上都是以一對十的存在,在當時,人們對劉備的五虎將都是“談虎色變”。正是有他們的存在,劉備的軍事實力才非常強大,也是因為他們,往往在戰場上能使劉備的局勢發生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