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XB520
-
2 # ERP石頭跡
中華民族是法先王,文化也不曾斷裂,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然後呢?誰能接著說下去?為什麼,因為在沒出現新的表達形式之前,必然是衰落,最多是傳承學習,僅此而已。不能超越,保持不了同一水平也是衰落,不進則退。
現代人有多少人寫古體詩?寫現代詩歌的有多少人?
我們有經典,有文化的魂,共同的文化情節,凝聚人心,鑄就民族魂。你是否有能力超越?極難,詩詞無法超越唐朝。樹立了一座豐碑,傳承也不能說是衰落,我們在致敬古人。
-
3 # 山水若蘭
我覺得中國的詩歌目前處境有些尷尬,在形式上是向古詩詞迴歸,還是往自由詩的方向繼續探索;在內容上更注重感性,還是象哲學一樣更加理性。但現實是,中國詩歌在逐漸被更多的談者拋棄,甚至被嘲諷。為什麼?因為被一些人玩壞了,詩歌已經不是一種高雅的文學藝術了,而變成了小丑表演的道具,變成了象精神分裂患者的胡言亂語……
但是,我相信中國的詩歌會重生,因為那些真正熱愛詩歌的讀者還在,而且欣賞水平更高,只是好詩太少。一個餘秀華能讓中國詩壇變得如此躁動,為什麼?因為詩歌賴以生存的土壤還在,我們需要的是貼近大眾生活和心靈的詩歌,是依然能夠讓我們感動的詩歌,是能讓我們有朗誦衝動的詩歌……
漢語詩歌具有高度凝練,用意向和修辭構建意境,以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它不同於其它的文學形式,具有朦朧之美和多譯性。它涉獵題材廣泛,包羅方方面面,是漢語文學的旗幟和先鋒。
所有的文學都不能脫離時代背景,所以詩歌的寫作也隨著朝代更迭和人們的審美觀念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在傳承中發展是必經之路更是必須之路。
從提倡白話文寫作以來,漢語詩歌經歷了多次變革,流派如雨後春筍,目的還是為了詩歌的更好發展。在那樣一種不成熟階段,許多作者開始借鑑國外的寫作經驗,比如外國詩歌更加自由開放,而我們比較含蓄保守,追求意境之美。再者我們國外詩歌更加理性,喜歡用辯證的,哲學的思維方式寫作,而我們更加感性。
當然,我們也有一些失敗的嘗試,比如冰心老人的有些詩歌就完全成了翻譯腔,讀來和泰戈爾的詩如出一轍。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感受,有意見可以保留,也可自己去看冰心老人的詩。而冰心老人的《紙船——寄母親》寫得是非常好的,很有藝術水準的。
成功的例子比如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首詩歌是一首長詩,因為作者不滿意而刪減了其餘部分,反而成就了這首詩。這首詩歌非常具有哲理性,它探討了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而雖然短小而不空泛,具有極強的藝術生命。
再比如張棗,它的詩歌植根於本土,表達又很新,法古而不泥古,它的意向很古典,比如最為人熟知的《鏡中》一詩: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這首詩歌中的“梅花”“松木梯子”“馬”“鏡子”“皇帝”“南山”這些意向都很古典,但是表達效果又很新穎,有興趣可以看看張棗其它的詩歌,如《楚王夢雨》《梁祝》等作品。
所以詩歌一直在傳承中發展,未來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