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空史話

    今天的華人知道鄭芝龍的名字,一般都是因為他的兒子鄭成功太出名。和自己青史留名的英雄兒子相反,鄭芝龍的一生左右逢源,見利忘義,是一個在歷史上爭議頗多的人物。

    鄭芝龍出身於明代一個小官吏家庭,後來由於家道中落,投奔了東南沿海做海商的舅舅,從此開啟了自己譭譽參半的人生。由於經營得法,鄭芝龍的生意越做越大,逐漸地,他開始擁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裝以保護自己的商業線路。在天高皇帝遠的福建,鄭芝龍成了最大的私人海上武裝集團,當地的駐軍嚐嚐拿他沒有辦法。面對這樣一個實質上的海盜,明政府也多次出征剿滅,但都以失敗告終。無奈,明政府只有效仿北宋政府招安梁山好漢的辦法,給了鄭芝龍一個遊擊將軍的職位。從此鄭芝龍飛上枝頭變鳳凰,由匪入官,登上了廟堂,對於一個漂泊流離的土匪來講,這是一條最安逸的出路。

    在鄭芝龍之前,中國的東南海防是不存在的,而在世界範圍來看,當時已經由西方國家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海上馬車伕荷蘭已經取代西班牙,成為了第二個海上強權,他們運用不斷積累的海航技術在四處拓展殖民地。這次,他們來到了亞歐大陸最東段,想吃掉明朝的東南沿海。

    中國當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雖然已經開始衰敗,但軍力還是強過西方不少,荷蘭人的來犯正好碰到了鄭芝龍。鄭芝龍帶領明軍和紅毛人展開海戰,並在料羅灣這個地方堵住了荷蘭艦隊,用火船戰術全殲敵人,崇禎十二年,荷蘭人又捲土重來,再次被鄭芝龍吊打。經歷了兩次慘敗,荷蘭人才終於承認了中國在東海的霸主地位,從此以後荷蘭商船行駛在東海海域都要嚮明政府交過路費。

    鄭芝龍代表明政府對外海戰取得了重大勝利。卻在改朝換代的戰爭中投降清朝,成為叛徒。為自己的後半身帶來汙點。

  • 2 # 看不見的角落

    “愛國在他眼裡只是一場生意”

    鄭芝龍是明末風雲中的亂世梟雄,他為人們所知,不僅是因為他傳奇的一生更是因為他與兒子鄭成功的強烈反差。鄭芝龍早年經商,於日本站穩腳跟,而後從事海上貿易,漸漸建立起了強大的海上船隊。崇禎元年率眾投降明朝,為明朝鞏固海防。崇禎帝死後,鄭芝龍擁立唐王為皇帝。僅僅半年後就被清軍捉拿,解送入京,被編入漢軍正紅旗。降清之後,鄭芝龍屢屢勸降鄭成功,但都被鄭成功嚴詞拒絕。因為失去了利用價值,公元1661年,鄭芝龍與親族被殺。

    (鄭芝龍)

    (鄭成功)

    完全有實力裂土封疆卻非要去投降,據說投降的時候還顯擺,帶著自己的黑人衛隊去清軍大營。有什麼用呢?從他去清軍營地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徹底喪失了主動權,只能任人宰割!

    鄭芝龍被清朝俘獲後,曾經一度被授予一等精奇尼哈番。只要他能夠說服當時已經漸成氣候鄭氏子弟降清,未來的榮華富貴是指日可待的。經他勸說之後,族中子弟多有投降,而只有鄭成功堅持不降。也正是因為鄭成功這個最大的變數,打亂了鄭芝龍的如意算盤,鄭成功不僅沒有投降清朝,反而在東南地區及沿海地域抗擊清軍,致使鄭芝龍全家被殺。

    (多爾袞)

    與其說是見風使舵,倒不如說是形勢比人強,鄭芝龍打錯了算盤。依據當時鄭家在東南以及臺灣的基業,鄭芝龍完全可以與鄭成功合兵一處。今可以割閩越與清軍周旋,退可以一起攻佔全臺。但是,鄭芝龍看到了清軍的勇悍使他喪失了勇氣與決心,作為生意人,他沒有必要為大明王朝殉葬,這也應該是在當時大多數降清大臣心中共同的想法。

    文:經典守望者。

    喜歡就關注唄。。。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 3 # 葉飄刀

    個人覺得這是大家族的聰明選擇。

    對於大家族而言,如果以保全家族為第一考慮,那麼最為重要的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三國時期的諸葛家,分別在魏蜀吳為官,就是這個道理,不管最後勝出的是那一邊,都能保證自己的家族不會徹底的衰落。

    而當時的鄭芝龍我覺得也是這樣,投降清廷,如果清廷獲勝,那麼至少還給鄭家留下了一條後路。

    而如果鄭成功最終贏了,那麼最壞的結果是清廷在覆滅前砍了他的頭,但鄭家仍然前景大好。

    所以如果站在鄭家的角度考慮,他的選擇就是不管最終勝利的是哪邊,保證鄭家不會因此而到,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兩邊下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機動戰士高達NT》的海報圖?有什麼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