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1萬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流域概況黃河流域西起巴顏喀拉山,東臨渤海,南至秦嶺,北抵陰山,流域面積75.2萬km。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9省、自治區,在山東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全長約5400km。從河源到內蒙古托克托為上游,其中蘭州以上大部分地區植物被覆較好;瑪多至青銅峽的幹流多峽谷,水能資源豐富;青銅峽以下為河套平原,灌溉發達,可通航運。托克托至河南桃花峪為中游,也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兩岸為黃土高原,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洪水泥沙的主要來源。桃花峪到河口為下游,兩岸絕大部分修建了大堤,泥沙淤積使河床一般高出兩岸地面3~5m,多的達10m,故稱懸河;沿岸多灌區,幹流也可通航。河口附近,黃河入海水道不斷淤積、延伸、改道,造陸作用強烈。各河段直接匯入幹流的流域面積大於1萬km的支流有十條,以渭河的面積與水量最大。
據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黃河上游有個黃家莊,一個叫“黃河”的姑娘被惡霸給逼死了。她的家人聽說她是投河自盡的,便駕船沿河而下,尋找她的屍體,一路走一路呼喚著她的名字。“黃河”之稱便由此而來。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事實上,在兩千多年以前,黃河只是叫“河”。那時的河水還很清亮。黃河上游以及晉陝一帶森林植被還比較多。在西安有“八水繞京城”一說,可見那時黃土高原上還草水豐茂。只是由於近千年來氣候變遷,以及戰爭、大興土木、濫砍森林,才導致環境惡化。黃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黃河,才造成它今天這般混濁模樣,於是兩岸百姓逐漸稱呼其為“黃河”。古人云:“黃河清,天下寧”,希望有一天經過不懈的治理,黃河能再去掉那個“黃”字。
在沒有人類活動干預的自然情況下,黃河長江的下游河道雖然不會輕易發生大的改道,但卻是常年區域性變遷的,並可能自然形成多條河道以及河邊湖泊、沼澤。這是因為下游地區地處平原,沒有大的地勢起伏限制水流,這樣一至汛期,河道不可避免地發生區域性變化。但是有了人類活動以後,人們不願意河流的反覆無常,並且想要與河流爭奪耕地,於是修築了堤防限制河流的變化。比如現在的長江荊江段,河道九曲十八彎,要不是有堤防的限制,長江怎會在汛期來臨時仍然走這條彎彎曲曲的河道呢
黃河流域那麼長,水是不是黃色要看不同的流域。在巴延科拉山源頭處水還是很清的,經過黃土高原後水就變黃了,一直延伸到下游。近幾年黃河小浪底工程修建結束後,下游的水質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不再是完全那麼黃了,但總歸來說水中的泥沙還是比較大,總體還是呈現黃色。
黃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1萬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流域概況黃河流域西起巴顏喀拉山,東臨渤海,南至秦嶺,北抵陰山,流域面積75.2萬km。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9省、自治區,在山東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全長約5400km。從河源到內蒙古托克托為上游,其中蘭州以上大部分地區植物被覆較好;瑪多至青銅峽的幹流多峽谷,水能資源豐富;青銅峽以下為河套平原,灌溉發達,可通航運。托克托至河南桃花峪為中游,也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兩岸為黃土高原,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洪水泥沙的主要來源。桃花峪到河口為下游,兩岸絕大部分修建了大堤,泥沙淤積使河床一般高出兩岸地面3~5m,多的達10m,故稱懸河;沿岸多灌區,幹流也可通航。河口附近,黃河入海水道不斷淤積、延伸、改道,造陸作用強烈。各河段直接匯入幹流的流域面積大於1萬km的支流有十條,以渭河的面積與水量最大。
據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黃河上游有個黃家莊,一個叫“黃河”的姑娘被惡霸給逼死了。她的家人聽說她是投河自盡的,便駕船沿河而下,尋找她的屍體,一路走一路呼喚著她的名字。“黃河”之稱便由此而來。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事實上,在兩千多年以前,黃河只是叫“河”。那時的河水還很清亮。黃河上游以及晉陝一帶森林植被還比較多。在西安有“八水繞京城”一說,可見那時黃土高原上還草水豐茂。只是由於近千年來氣候變遷,以及戰爭、大興土木、濫砍森林,才導致環境惡化。黃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黃河,才造成它今天這般混濁模樣,於是兩岸百姓逐漸稱呼其為“黃河”。古人云:“黃河清,天下寧”,希望有一天經過不懈的治理,黃河能再去掉那個“黃”字。
在沒有人類活動干預的自然情況下,黃河長江的下游河道雖然不會輕易發生大的改道,但卻是常年區域性變遷的,並可能自然形成多條河道以及河邊湖泊、沼澤。這是因為下游地區地處平原,沒有大的地勢起伏限制水流,這樣一至汛期,河道不可避免地發生區域性變化。但是有了人類活動以後,人們不願意河流的反覆無常,並且想要與河流爭奪耕地,於是修築了堤防限制河流的變化。比如現在的長江荊江段,河道九曲十八彎,要不是有堤防的限制,長江怎會在汛期來臨時仍然走這條彎彎曲曲的河道呢
黃河流域那麼長,水是不是黃色要看不同的流域。在巴延科拉山源頭處水還是很清的,經過黃土高原後水就變黃了,一直延伸到下游。近幾年黃河小浪底工程修建結束後,下游的水質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不再是完全那麼黃了,但總歸來說水中的泥沙還是比較大,總體還是呈現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