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侃解密三國

    其實更準確的說是戰勝了孫權,雖然當時孫策還在,但是領兵攻打陳登的兩次都是孫權,而且兩次都是大敗。

    陶謙主政徐州時,陳登是典農校尉,主要就是發展農業生產,後來劉備呂布相繼佔領徐州,而陳登不忿呂布,在出使曹操時被任命為廣陵太守,而廣陵郡在現在的江蘇揚州一帶,在長江以北,後來協助曹操平定呂布,並沒有演義中的那一段經常坑呂布的片段,而是帶兵做曹操的前驅。呂布死後,陳登依然是廣陵太守,只是加了一個伏波將軍。而當時孫策已經平定了江東,和陳登駐守的廣陵只有一江之隔了,所以想要繼續擴張的孫策派孫權進攻陳登。

    匡琦守衛戰

    孫權大軍前來,守軍不到對方的十分之一,所以屬下都建議陳登棄城,認為孫權帶領的都是水軍,就算上岸也待不久,等他們跑了,我們再回來就可以了。陳登引用漢朝名將,同樣也是伏波將軍的馬援的故事加以呵斥,決定堅守。在孫權到來後,陳登偃旗息鼓,示弱於敵,但陳登並沒有閒著,而是在城上始終觀察這對手,這一幕和後來的定軍山非常相似,只是這次雖然有可比法正的陳登,卻沒有黃忠這樣的猛將,等到孫權軍意興闌珊的時候,陳登突然開城門殺出,猝不及防的孫權軍,死傷甚眾,因為是水軍在江邊,有很多來不及登船也淹死了很多,試想下如果陳登也有一個黃忠這樣的猛將,沒準還真能斬殺孫權。即便沒有,孫權也已經潰不成軍了。

    第二次廣陵守衛戰

    既失了面子,又失了裡子的孫權自然相當不忿,所以沒多久就發動了第二次攻打廣陵的戰役,陳登雖然第一次大破了孫權,但是廣陵的守軍數量畢竟不足,扛不住輪番攻打,所以陳登這次先派陳矯(後為魏司徒)去求救,而陳登同樣沒有閒著坐以待斃,而是在城外十里的地方堆柴火,橫豎成列,十步一堆,等到夜裡同時點火,就跟有大軍前來救援似的,而城上的陳登假裝配合,看到火光城上大聲慶賀,歡聲動地,一臉懵的孫權看這架勢馬上就開溜,《三國志》用詞謹慎,形容孫權“望火驚潰”,陳登再派人馬追擊,一戰而“斬首萬級”。

    只是此後陳登就被調任東城太守了,然後孫權就接了孫策的基業,有了江東,後來曹操非常後悔沒有早重用陳登,但是曹操為何不重用陳登呢?

    如果看《三國志》或許能發現一點端倪,陳登的傳記並沒有在曹魏諸臣的傳記裡面,而是和呂布張邈臧洪在同一個列傳裡面,同樣情況的還有一個,就是東吳猛將太史慈,太史慈也並沒有在東吳諸臣的傳記裡,而是和劉繇士燮合為一傳,這能說明什麼呢?說明當時陳登和太史慈是都不被認為是曹操或者孫權的手下的,而是一方諸侯,雖然歸順,但是還有一定的獨立性,大概類似聽調不聽宣的狀態。雖然陳登早就有了“吞滅江南之志”,但是陳登想的未必是給曹操吞滅江南,一旦吞併了江南,曹操也難保陳登不會像孫策一樣,所以陳登從未成為曹操的心腹,所以自然也不敢委以重任了。而且陳登死的也有點早,39歲,如果能活一點,後邊說不定還有大放異彩的機會。

  • 2 # 讀三國感悟人生

    陳登有一個父親陳圭年紀大了:這是為何曹操不重用的核心原因。當然,陳登能力強,這是大家公認的。

    陳登不想離開,需留著身邊盡孝,而曹操若要重用陳登,就需要把陳登帶去南征北戰,這是陳登不願意的事情。如果就在徐州,曹操肯定不可能把他提拔為徐州刺史或徐州牧,因為父母官不能是當地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律和哲學之間存在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