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很想知道。雖說差不多30年了,文化的融合,經濟的發展,還有文化體育藝術呢?
9
回覆列表
  • 1 # 金正雪蘭

    九十年代,兩德完成統一。原東德經濟發展水平不如西德。統一後,原東德地區發展已逐步趕上西德水平。一個國家統一以後,國家統籌規劃,讓一個落後的地區很快達到全國平等水平。可見國家統一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有多麼重要。

  • 2 # 希爾維

    截止2018年10月3日,德國統一已經整整28年了!根據德國9月公佈的《德國統一現狀年度報告》,東西德之間的差距雖然較1990年有較明顯改善,但鴻溝依然明顯:

    (蘇佔區被稱為東德,英、法、美佔區為西德)

    經濟上,德國的大型企業總部多在原西德地區,西部創新能力、經濟活力皆明顯高於東部。原東德地區多是一些子公司與分公司。此外,在德國就業形勢整體較好的背景下,2017年原東德地區的失業率(7.6%)仍明顯高於原西德(5.2%),且即使就業,原東德地區的薪資水平也只達到原西德地區的82%。

    認知上,雖然經過了28年的發展,東部地區人民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與西部地區的差距也逐漸縮小,但原東德地區民眾仍難以擺脫“二等公民”的感覺。東部地區生活的民眾多認為自身沒有得到充分認可與尊重,不滿德國被來自西德的所謂精英人士統治(雖然總理默克爾本來來自原東德,但內閣幾乎被原西德人包場)。

    難民危機以來,原東德地區心態更易失衡,認為自身努力融合、努力工作28年才換來現在的生活,不滿難民入德吃福利,與其享受一樣生活水平,因此排外暴力事件多發生在東部,極右翼政黨在原東德地區更受追捧。

  • 3 # 陳皮果子

    今年是兩德統一後的第28個年頭了,東西德最直觀的差距在於經濟上,相對於西德和南德整潔且綠化良好的市容市貌,東德就顯得相對蕭條。先說兩個直觀現象:東德的年輕人為了就業和良好的收入經常性向西德流動;德國最大30家股票組成的DAX指數沒有一家位於東德。

    的確,在統一後,東德的經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反映在人均GDP的增長上。即使如此,在2015年東德人均收入28702歐元,只有西德人均收入37128歐元的73%左右,相當於2000年時候的西德人均收入,即從人均GDP上來說落後了15年。

    圖:西德(藍)和東德(紅)人均GDP

    此外,反應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關鍵指標是失業率,德國從2005年的18.7%的失業率降低到了2016年的5.6%,但是這一下降在東西德的表現同樣存在很大的差距,東德地區仍然存在很高的失業率。比如拜仁州的失業率僅為3.5%,而東德地區的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則為10.5%。

    經濟上的滯後反映在政治上也是很明顯,東德的右翼化非常嚴重,目前右翼黨派德國選擇黨在東德地區的支援率超過了20%,且很有可能超越第一大政黨基民盟。在去年的聯邦大選中,德國選擇黨獲得了13.2%的選票,東德地區的支援率是22.6%,而這一比例在人口占多數的西德僅為8%左右。隨著東德的右翼化,加上難民問題得困擾,東德地區在今年出現的排外情形增多,典型的是今年在開姆尼茨的排外遊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絕地求生孤存和4AM開撕到現在,圈內大佬紛紛站隊4AM,這件事情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