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口水雜談
-
2 # 凱哥在深圳
戰略上司馬懿不願意此時失去這個對手,戰術上司馬懿沒有十足的把握。諸葛亮多謀人所共知,不會輕易範險。周瑜中箭就是前車之鑑。
-
3 # 吉玲
空城計,是司馬懿配合諸葛亮的一次即興表演,觀眾是司馬懿的15萬大軍。這對於二人來說,是一次最好的雙贏。且不說城中是否有埋伏,單就諸葛亮肉體凡胎手無寸鐵端坐在城門口,司馬懿的手下就可以為其奉上1000種死法。結局卻是司馬懿緩緩退軍,嚇跑了。
事實上,司馬懿是真的怕諸葛亮設伏兵嗎? 不是的。 他是怕諸葛亮死了,他也兔死狗烹了,曹魏引虎驅狼,重用司馬懿對付諸葛亮也是一步險棋,等同於何進引進董卓,司馬懿對此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留諸葛亮在,也留下了對曹魏的最大威脅, 於是曹魏如果想求存就離不開他司馬懿。 反之,諸葛亮死了,他司馬懿就成了曹魏的最大威脅,必須除之! 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他不得不配合諸葛亮演戲了。
當司馬懿自己15萬大軍兵臨城下映入眼簾的卻是諸葛亮和城下老弱病殘清潔工的時候,內心是崩潰的,他倒吸一口涼氣騎虎難下,怎麼辦? 15萬大軍都看著呢! 心想“諸葛啊!你可把我害苦了,你死了,我也活不成了啊!”諸葛亮心想“不是我不跑,我是沒辦法了,只能在這撫琴了。”
於是兩位知音透過琴聲傳音,溝通協作,上演了一場流傳千古的空城計!
1、諸葛亮
諸葛亮是沉著冷靜,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冷靜地分析局勢,透過對對手的揣度,和對大局的分析,分析出如逃跑必被魏軍追上,於是臨危不亂,鎮靜自若地上演了一出空城計的好戲,同時也反映了諸葛亮膽識過人的氣概。
2、司馬懿
司馬懿是謹慎多疑,憑藉自己多年和諸葛亮交戰的經驗,得出諸葛亮不會鋌而走險城門開啟必有埋伏的結論,導致其措施了擊潰諸葛亮的大好時機。
擴充套件資料:
空城計由來: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空城計典故:
三國時期,魏蜀之戰,魏平西都督司馬懿奪取了要塞街亭。諸葛亮因馬謖大意失街亭正自責用人不當。此時司馬懿大軍逼近西城,不巧諸葛亮已將兵馬調遣在外,一時難以回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
危機之中,諸葛亮自坐城頭飲酒撫琴,一副悠閒自在的樣子。司馬懿兵臨城下,見城門大開,幾個老兵在掃地,耳聽諸葛亮琴聲鎮定不亂,心中疑惑,不敢貿然進城,自退二十里路觀察。及至探明實情返回時,趙雲率大軍已到,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空城之計。
空城計成功原因:
1、緣於對對方主帥的深入瞭解和準確分析,知道司馬懿生性多疑。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平生謹慎,從不弄險。而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生性多疑。正是因為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瞭解自己,所以才用出了這麼鋌而走險的一計,這樣司馬懿認為諸葛亮不會這麼“犯傻”,因此中計了。
2、諸葛亮的勇敢和機智。
3、空城計是被逼出來的,“不得已而用之”,反而收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