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虎97
-
2 # 洛門東
如果單看燕然勒石的功績,竇憲肯定算的上英雄。
2017年,內蒙古大學釋出訊息,與蒙古國成吉思汗大學的聯合考察確認後,在蒙古國中戈壁省德勒格爾杭愛縣內杭愛山南麓發現的一處摩崖石刻,正是東漢年間班固所做的《封燕然山銘》,時過2000餘年,終於確定其的具體位置。銘文記載:“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竇憲正是銘文所記得主角,也是自己為自己記功,不過這個功確實該記。
匈奴是秦漢時期橫行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戰國時期就多次南下入侵,燕、趙、秦等過都修過長城防止其入侵,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更是把各國長城連在一塊卻也擋不住匈奴的馬蹄。漢高祖劉邦就被匈奴四十萬大軍圍在白登七晝夜,靠賄賂閼氏方才脫困,在西漢立國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以和親來防備匈奴。直到漢武帝靠著文景之治留下來的巨量財產,舉國之力征伐匈奴,在軍事上才開始能夠打壓匈奴,實際上也是兩敗俱傷。之後匈奴陷入內亂,爭鬥不止。東漢初年,匈奴分裂,南匈奴對漢稱臣南遷,北匈奴留居漠北。
竇憲此次出征的正是一直以來不斷侵漢的北匈奴。公元89年,竇憲率領邊塞十二郡將士,以及南單于、東烏桓、西戎、氐羌等少數民族武裝遠征北匈奴,分三路進軍,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以一萬餘騎兵的軍力擊潰北匈奴主力,單于遁逃,斬名王以下一萬三千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餘萬頭,來降者八十一部,共二十多萬人。竇憲“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此戰基本清除了北匈奴的威脅,北匈奴單于懾於東漢軍事壓力,請求入朝稱臣,而南匈奴建議將其一鼓消滅。於是在91年,竇憲再次派兵大破北匈奴,單于不知去向,其國遂亡,餘部逃亡西域。
范曄對於竇憲的評價“列其功庸,兼茂於前多矣”,也就是說其功績堪比衛青、霍去病,足以說明竇憲北征的重要意義。勒石銘文也成為後世邊塞記功的源頭,傳頌不停。關於燕然勒石的詩文,如李白的“請纓不繫越,且向燕然山”,楊夔的“願將班固筆,書頌勒燕然”等等,使燕然勒石與封狼居胥成為歷代王朝將領追求的終極目標。可惜的是,竇憲在邊塞立功後,飛揚跋扈,把持朝政,清除政敵,人心惶惶,終使得漢和帝聯合宦官將其逮捕,逼迫竇憲自殺,草草結局。
其實看竇憲之前事蹟,不難猜出竇憲該有此下場。竇憲祖父竇穆,父竇勳均是因為犯罪被誅,出身不好。其妹被漢章帝立為皇后以後才發跡。竇憲有權有勢後便傲氣凌人,強行低價購買漢章帝妹妹沁水公主的田園,沁水公主敢怒不敢言,在漢章帝的直接接入下,竇憲才還田給公主。升級為國舅後,竇憲更加咄咄逼人,竟然派人刺殺了光武帝劉秀兄劉縯的曾孫都鄉侯劉暢,只是因為怕其入朝分其權利,被太后下令關了禁閉。出征北匈奴正是竇憲積極爭取的戴罪立功的機會,不想卻成了千古史記。
竇憲被認為是東漢外戚專權的濫觴,備受貶低,以至於其北擊匈奴的歷史功績被掩蓋了。竇憲的政治經驗不足,反倒是武功勝人一籌。是非功過,後人評說而已。
-
3 # 炳炎甲靈
肯定是英雄,不要被一些偽專家教授給誤導了,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一個將領最大的功勳和褒獎,這個封號就算是最大的榮譽,無法被剝奪的,在古代,一旦有這個榮譽,皇帝都是無法對這個封號進行批判和剝奪的,你覺得是不是英雄。
回覆列表
記得有一首古詩是這麼開頭的:燕然未勒歸無計。勒石為記,被征服的標誌?現代界碑?兩漢到今天已經兩千年了,風雲變幻,滄海桑田,疆域早已一變再變,昔日的外邦異族,今天早已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了,同胞兄弟,血濃於水,過去的早已過去,放眼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