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鄜延路節度使李
-
2 # 春天裡的紅楓葉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三皇指的是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後增補伏羲氏為人皇氏,又說人皇氏即是泰皇氏。五帝指的是東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後增補公孫軒轅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領為五帝。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呂氏春秋》。
三皇五帝跨越了良渚、大地灣、仰韶、龍山等文化時期,時間跨度長達7600多年;是古代中國從城邦時代至中央集權化奴隸制國家時代的過渡時期。
其實後世增補的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為上古時期的出現的為人類做出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的首領。比如: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後世人們尊他們為“皇”或“帝”,人們把他們敬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傳說來歌頌他們的豐功偉績。“三皇五帝時代”,又稱“上古時代”、“遠古時代”、“神話時代”。三皇五帝有些也許確有其人,但是更多的只是傳說。
-
3 # 文發揚
三皇五帝。毛主席在1936年講到長徵時曾說,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有過這樣的長徵麼?沒有。這裡,是說中國的歷史是從三皇五帝開始。
中國真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在甲骨文發現前,是西周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甲骨文發現後,又將有文字歷史向前推到商代開國時期。
其實商之前有夏。夏後為禹後,或稱大禹。但大禹也缺乏文字記載。
五帝三王的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卷十三·有始覽》的《謹聽》,《務本》。
在《謹聽》第二自然段:<夫堯惡得賢天下而試舜?舜惡得賢天下而試禹?>。這裡就有堯,舜,禹。
接下來說,<今夫惑者,非知反性命之情,其次非知觀於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則奚自知其世之不可也?>(《呂世春秋》P154上)。
這裡就有<五帝三王>的概念。這就是<五帝三王>的最早記載。在接下的《務本》:<嘗試觀上古記,三王之佐,其名無不榮者,…>。在《諭大》:<五伯欲繼三王而不成>。這兩個地方都講了<三王>。
《呂氏春秋》是比較古老的典籍的記載。但卻不是專敘歷史的書籍。
在《論語·堯曰笫廿》開頭:<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這也是畏老的古籍記載的堯,舜,禹。(《論語》P304)。
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有<堯>字的記載。
見《甲骨文合集》笫979版,及《後下32·6》片。這最古老的文字堯證明了堯帝的存在。
在公元前841年,歷史都是史官口頭相傳的。(有專門眼瞎的史官傳承歷史)。代代相傳,演化成傳說。年代久遠就叫傳說。
據最早的比甲骨文還早的是陶文。據說有陶文的陶片上頭就堯字。
當然,考古界已有考古資料證明。
中華民族具有攸久的歷史,而文字傳承也是獨一無二的。三皇五帝的傳說會得到更多的證實。
-
4 # 言者青青
“三皇五帝”是古書記載中的名詞。“三皇”指的是天皇、地皇、泰皇;“五帝”指的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三皇”最早記載見之於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五帝” 最早記載見之於《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前夕。
“三皇五帝”生活在距今約7600年。這個時期,是中國的古代從氏族公社城邦時代開始,發展到中央集權化奴隸制國家,是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的歲月過渡期。“三皇五帝”就是在這段光陰時段中產生的。中國良渚、大地灣、仰韶、龍山等人類文化遺址所出土的文物,足以印證“三皇五帝”的存在。
從古文記載中,我們得知,“三皇五帝”的稱謂,在不同的歷史古籍中有所變化。
再例如:“五帝”名字來源。 開始稱之為: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戰國《呂氏春秋》);後來稱: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東漢《大戴禮記》);再後來稱: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宋代《資治通鑑外紀》)。
以上對“三皇五帝”名字稱謂的演變,可以看出其文學神祕色彩還是很濃的。但是,一直在走向真實性,圍繞著中中國人類歷史上“三皇五帝”真實人物,進行客觀而神話地敘述與描寫。
對於“三皇五帝”真實性是確定的。我們不但能從歷史書籍中領悟“三皇五帝”的神通廣大,還能從古遺址出土文物中,看到“三皇五帝”的音容笑貌。
-
5 # 扒叔侃大海
據史料顯示,五帝說法形成於戰國時期末期,最早的三皇說出現於秦始皇時期,確立於西漢晚期。
個人認為三皇五帝應該是真實存在過,因歷史久遠,當時也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字記錄,也沒有考古實物的驗證。但中國文化有許多是口頭傳說,如格薩爾王傳等。誰能說,沒有文字的時代,口傳不是文化?所謂的神話傳說是不是?口傳的久遠歷史,到後來成了神話傳說!
對於“三皇五帝”是傳說還真實存在,我們要明白“三皇五帝”是中國上古的傳說時代,“三皇”人物極不確定,但他們都是文化發明者,如神農氏發明農業,有巢氏發明居室等。“五帝”的人物則有相當的確定性。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五帝的譜系是黃帝、顓頊、高辛、堯、舜。考察這個傳說譜系的可靠性,最好的依據當然是考古發掘。如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襄汾(即傳說中的堯舜都城平陽),發掘出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古城遺址,對證明堯舜傳說非常有利。
考察這一傳說的另一條線索是人類文化學的研究。《史記》載,自黃帝以後,他的子孫分化為兩大支系,而以後各帝都不出這兩系的範圍。
先秦文獻《國語》中有黃帝之族“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的記載,這又與印地安人強大氏族容納弱小之族的“收族”習慣有著相當的近似。《史記》載楚國的始祖曾“子事文王”,後來被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所證實;這也可以作為五帝時期“收族”習慣的旁證。
黃帝時代的“收族”,還可以從某些看似矛盾的傳說中得到印證,例如關於殷商祖先,一種傳說是五帝之一的帝嚳之子,另一種傳說則是吞食鳥卵而生;周人的始祖后稷,一種傳說他也是帝嚳之子,另一種傳說則是姜嫄“履大人跡”而生。兩種矛盾的傳說或許對應著不同的歷史事實,前者說的是商遠祖曾被帝高辛大族收留,後者則說的是他們更古老的起源。
以上這些表明,五帝傳說並不完全是後人向壁虛構,它也對應著某種歷史真實。
-
6 # a趙佔華
答:回答此題,真湊巧!她同我現住的家鄉,遼寧省,建平縣,葉柏壽,富山鄉,上世紀,80年代發現的紅山文化,出土在牛河梁女神塑像,在歷史淵源中有聯絡!所謂三皇五帝,是中國【傳說】中最早的幾個帝王。他們其實是部族,部落,部落聯盟的頭頭,不是現代意義的皇上。長期以來,三皇五帝由於年代久遠,只見於古籍記載而無出土文物證實,因此,被認為傳說,甚至神化中的人物而已。公元1986年,(文章開始即開門見山提及)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遼寧省西部山區發現了距今約5000多年的大型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遺址。根據己出土的大批文物初步推斷,5千年前這裡曾存在過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這一重大發現使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千多年,也對於三皇五帝的傳說提供了實物證據。我們期待著,隨著越來越多的文物重見天日,將徐徐揭開蒙在三皇五帝臉上的,以傳說和神話編織而成的,令人迷惑的面紗,顯露出她的真實面貌!為此,我們要知何為三皇?何為五帝?現取《帝王世紀》之說,三皇為:太皞,伏義氏,神農氏,黃帝。五帝為: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綜上以饗讀者!
-
7 # 小樊閒聊
五帝說形成於戰國,最早的三皇說見於秦始皇時,確立於西漢晚期。但三皇五帝的連稱出於何時?
從現有文獻看,三皇五帝連稱最早見於《莊子·天運》。該篇有二處載有三皇五帝之說,一見於老子與孔子弟子子貢的討論:子貢曰: “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聲名一也……………… 老聃曰: “小子少進! 餘語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
老子與子貢討論的這段文字中既有三王五帝,也有三皇五帝,前後不一,但論及的古帝王只涉及到黃帝、堯、舜、禹、湯、文王、武王。若以黃帝為五帝之首,以夏商周為三代,就不是講三皇五帝,而是講三王五帝。若以黃帝為三皇,堯舜為五帝,夏商周為三王,則涉及到皇帝王,不是皇帝或帝王可以包括的。王先謙的《莊子集解》解“三皇之知”就曾經指出: “此三皇當作三王,否則不可通。”
三皇五帝的連稱,還見於《周禮·春官宗伯第三》: “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但三皇五帝具體指誰,並沒有明說。《周禮》的三皇五帝一詞是一孤證,並不可信。
蒙文通在《古史甄微》中論三皇五帝,據西漢經學家谷永的“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及其師古注: “三謂三皇,五謂五帝。”認為“三皇五帝之說,起自晚周。”谷永此語出自勸諫漢成帝為求子嗣,而迷信方士祭祀的上書中,中心思想是揭露方士的祭祀迷信的實質是假鬼神以騙人主。
《淮南子》一書,似乎有三皇五帝之說: “故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均也。故湯入夏而用其法,武王入殷而行其禮,桀、紂之所以亡,而湯、武之所以為治”從這段話出處的來看,文中在言三皇五帝之前,兩次言及五帝三王,而這段話言三皇五帝之後,接著講的是夏商周三代的得失。《淮南子》的三皇五帝說不僅只是孤證,而且在上下文中明顯牴牾,所以值得懷疑。
三皇五帝連稱,最早見於西漢成帝時揚雄的賦中。
《甘泉賦》有“同符三皇,錄功五帝”;《羽獵賦》有“歷五帝之寥廓,涉三皇之登閎;……加勞三皇,勖勤五帝”;《河東賦》有“軼五帝之遐跡兮,躡三皇之高蹤”。
此後,三皇五帝開始普遍採用。
如班固的《白虎通》的《號》有“三皇五帝三王五伯”的條目,這是現存文獻中“三皇五帝”一詞最早的記載,《潛夫論·五德志》也有“三皇五帝”一詞。《三國志·魏志》卷四載博士馬照與高貴鄉公對話講到“三皇五帝”,是二十四史中第一次出現。《孔子家語》開始大談“三皇五帝”,從此以後,言三皇五帝就時見於四部。
據這些材料,可以確定“三皇五帝”連稱的出現是在西漢晚期,但三皇五帝說流行始於東漢。至於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只能等有了重大考古發現再下定論為妙
-
8 # 二十一橋長
從歷史來看中國古代的制度是封建主義社會提倡的是君權神授。統治者們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用各種神話故事來愚笨百姓以此來控制天下加強統治。歷史往往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神話中記載三皇五帝最早是上古時期燧人氏開始禹帝結束。
燧人氏:
教人熟食,是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燧人氏的神話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尚書大傳》雲:“遂人為遂皇,伏羲為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日也。陽尊,故託遂皇於天。”是神話中以智慧、勇敢、毅力為人民造福的英雄。
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聯盟首領。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傳說姓姚,名重華,字都君。出生地在諸城。受堯的“禪讓”為有虞氏首領。尊號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戰國簡牘“清華簡”《保訓》中提到虞舜傳承“中道”:“測陰陽之物,鹹順不逆,舜即得中”。《史記·五帝本紀》講“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童子問易》考證舜帝系大易重卦之人 ,來自《易經》的德道淵源於舜帝,所以舜被稱為易學發展史上五聖之一,現今世界舜帝后裔達3億多人,世界至孝篤親舜裔總會(含陳、姚、虞、胡、袁、田、王、陸、夏、車十姓),其中陳胡公的分出姓氏陳姓全球人口達到九千多萬人,胡姓全球人口達到兩千多萬人。
-
9 # 山寨總裁馬老闆
甲骨文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結繩記事也不是空穴來風。
三皇五帝也是口口相傳,這就有一個問題,口傳的自然會因為各種原因有所變形,他不如文字來的明確,這也是為何三皇五帝會經常換人的原因。具體我就不說了,可以自行搜搜看。
雖然傳說會變形,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而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通過考古和流傳下來的傳說去揣摩和推測。
女媧造人,燧人氏教人用火,有巢氏教人建屋,顓頊造字,伏羲氏教人禮儀,黃帝一統南北,炎帝請黃帝共對蚩尤這些都太過遙遠,堯舜禹湯還可以從文字上考證,上面的則是神話時代了,所以只能推測。
首先,女媧氏造人,我看來應該是記錄了華夏母系氏族的歲月,伏羲氏觀河圖洛書則是父系氏族的抬頭,他們有可能是一個首領,也有可能是一個氏族,這些都只能等待考古界的發現!
炎黃大戰蚩尤,拋開神話因素,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氏族聯盟搶奪地盤的戰爭。
你的提問是可以肯定的回答的,三皇五帝是有的,至於是誰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考古的重要性日愈凸顯!
甲骨文裡出現過的基本上是商朝的祖先。
最早出現的是在山海經和竹書紀年中!
但實際就不知道了,因為目前考古還沒發現更早的記載!
-
10 # 成功始於勤奮9
中中國人習慣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炎黃指的是炎帝和黃帝,他們是上古時期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部落首領。黃帝被稱為是“人文始祖”,中華文明五千年的開端就是從他那兒起算的。但是,在翻資料的過程中,小編注意到,說到炎帝和黃帝歷史的時候,會強調說“神話傳說”。關於黃帝具體生活的歷史時期,各項資料,包括史記中都沒有明確記載。而且我們知道歷史的重大節點是需要用相關考古結果作為輔證的,對於黃帝的歷史卻沒有。也許您要說,可能太過於久遠,但是據其生活並沒有那麼久的司馬遷也沒有找到相關證據。看到這裡您是不是幾乎要認定黃帝,就是神話傳說了。
小編又要給您來個反轉了,我們都知道,在陝西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有一座黃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自古就有祭祀黃帝陵的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秦靈公時期,秦靈公“作吳上畤,專祭黃帝”;而來的漢武帝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從此橋山成立歷代封建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其實,黃帝陵,傳說是黃帝軒轅氏的陵墓,據說他得到昇天,當了神仙,此陵墓僅是衣冠冢。以秦靈公為始,漢武帝后繼,以後多位帝王相繼來此祭祀。尤其是唐朝的唐代宗之後,才逐漸有了以國家的名義來此祭祀的傳統。
所以,從嚴肅的歷史學角度而言,黃帝這個人不一定存在過,關於他的故事大多帶有神話色彩,也許有一天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可以通過出土文物和歷史史籍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到底是神話傳說還是真實存在的歷史
小編翻閱資料後認為,黃帝此人是存在的,只不過身上沒有那麼多的傳奇故事,他很可能只是黃河流域某個大部落的首領,他為部落的發展做出來巨大的貢獻,頗受部落百姓擁戴,所以他的故事口口相傳,在流傳的過程中,人民將自己對於賢民君主的美好期待也加在了他的身上,逐漸添加了神話色彩。
自古以來,無論中西方,都不乏此類例子,比如古希臘傳說中的宙斯,普羅米修斯,阿波羅,雅典娜等等。我們古代還有姜太公,關羽。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一名武將,中中國人因為其赤膽忠心將其當神一樣供奉。
回覆列表
延伸閱讀
三皇五帝是中國傳說中的君主。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被稱為傳說時代,在夏朝之前。其歷年無確數,最少數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及賈湖文化等,從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相似之處。三皇五帝是中華上古傑出首領的代表,惟歸誰人說法眾多。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記載或者中國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時代遠早於五帝時代。
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4000至5000年至7000至8000年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五帝屬中國上古時期,距今久遠,少有當時的文字實物資料流傳,主要靠傳說流傳至今,因此這段歷史對於後來的人們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處。由於對這一歷史時期現存的資料大多和神話傳說糾纏在一起,許多事情很難判斷真偽,綜合史料,大致為:
三皇時代處於約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華文明的萌芽發展期。歷史資料表明,漫長的三皇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轉變期,早期的女媧也常被列為三皇之一。到五帝時代,已經是父系社會,不過女子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發展中也有很大的貢獻。五帝時代文明是三皇時代文明的延續。以文字為例,傳說伏羲創造八卦、文字,而在黃帝時代倉頡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媧、伏羲時代的龍崇拜,在炎黃時代進一步發展。
傳說炎帝(指末代炎帝)、黃帝皆神農後裔,炎帝即神農部落首領,也是各部落聯盟的首領、天子共主,當時神農部落已世衰,黃帝和伏羲(有人認為盤古即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傳承關係,後來黃帝取代炎帝成為天子,為五帝之首,五帝以後即為夏、商、周時代。
五帝時代在約4000多年前,當時,黃河流域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最後,黃帝又征服了周邊各個部落,黃帝時代華夏文明取得很大發展,華夏部族由此產生,現在的中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來自於此。
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建文指導考古工作者搶救性整理了人祖廟,發現戰國、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時代遺物291件(套),並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頭骨、木函殘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動物骨頭。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蹟。按照目前的考古狀況有人認為三皇五帝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先後興起的不同族群。
一些學者認為,黃帝的都城可能為西坡遺址,堯的都城可能為陶寺遺址。但良渚文化的發掘經年代測定為距今5100年以上,且有巨型水壩工程遺蹟,為堯舜大禹等時代的眾多故事提供了一種間接的科學化研究基礎,至少其證明了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了玉璧、尊、琮、鉞等中華特徵的禮器,且動員萬人以上的建設大型水利工程在當時已經可行。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