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顧建餘紫砂講座

    記得宜興紫砂60年代沒有采用“外貿局”款的紫砂壺,也沒有以外貿局的名義組織過生產。

    1955年成立紫砂合作社,1958年成立紫砂廠,1986年後出現其他紫砂廠。60年代是以紫砂一廠“方圓”牌為主,其“方圓”標識也歷經了多次變化。

  • 2 # 宜興紫砂頭條號

    新中國紫砂壺的外貿出口歷史,從出口專營到放開外貿的過程,改革開放以前,紫砂壺的出口是採用專營的方式進行的,透過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和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出口,後來發展到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江蘇分公司出口,再到江蘇省陶瓷進出口公司出口,採用出口許可證管理制度,海關憑省級政府部門出具的許可證放行出口。1988車外貿經營權下放,對有條件的大型國營生產企業賦予進出口經營權,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成立進出口部,實現自營進出口業務,當時整個宜興只有一家公司被批准出口紫砂壺,那就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那時還是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制度,每批出口都必須到省外經貿委申領出口許可證,然後從上海口岸報關出口。隨後出口許可證被取消,至1997年出口生產企業可向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申請批准,可以成立專業的外貿公司,至此,紫砂壺出口全面放開,宜興成立了專業外貿公司:江蘇宜興陶瓷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到2001年,又在此基礎上改制成立了:宜興市陶瓷進出口有限公司。

    所謂的外貿局紫砂壺的叫法應該是1977年以前省外經貿委(現在的商務廳)發放的出口許可證時期的紫砂壺。那時的紫砂壺材質比較純正,工藝不一定講究,質量不一定非常優秀,但用於泡茶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至於收藏就需要具體看產品了,我相信這類東西由於時間並不久遠,收藏投資的意義並不是很大,除非你能找到著名紫砂藝人的作品。

  • 3 # 坦蕩廣東佬

    60年代紫砂壺,貨真價平,60年代,計劃經濟,60年代有條罪叫投機倒把,不管真壺假壺不能私人銷售,所以無人造假壺,現在市場經濟,特別以馬雲淘寶平臺為首,為造假售假開綠燈,賺不義之財!

  • 4 # 萬達快樂

    都是創匯產品,有一些特需商品,不過泥料和成品質量是絕對保證的,比如方圓牌商標,都是很過硬的產品,由於產量低,質量精,供不應求!

  • 5 # 靜觀滄海8

    我在紫砂一二廠改制時收藏了近千把八九十年代的精品紫砂壺,都是現在作者都是現在的省大師及國大師料都是黃龍山四號井泥料,基本上都是當時出口港臺的東西料工俱佳,當時的價格不高這兩年因缺錢,在圈子裡出了五六百把,壺真的遠超現在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肉曬太陽的秘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