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被大多數人噴為“好萊塢對東方文化意淫”的片,我在看的時候,竟然有幾次想哭的衝動。之後反思了一下,我進入的是影片本身,而很多人進入的是銀幕之外。
三個月前,《摘金奇緣》在美國上映,是現象級電影,票房口碑雙贏。當然,重要原因是滿足了西方人對東方文化和神秘富豪生活的好奇。到中國後,票房慘淡,評分也足足低了一分。
是我們看不慣別人指手畫腳,用他們的視角來看待亞洲嗎?我覺得並不如此。有位老人說過,悶聲發大財。東方人對炫富天生有敵意,性格中有低調內斂的成分,輕易不露財。儘管內心比誰都想得到誇耀,但是看到影片中如此展現鋪張的場面,就會產生排斥,不想吃那盤菜。
然而,《摘金奇緣》的定位是一部商業片,不是社會批判片。它的畫面對場景的攝錄,對盛大場面的渲染,都具有壯觀的儀式感,展現的是現代化的城市美學。它和科幻片屬於同類,本質都是奇觀片,是運動化的影像對視覺的刺激。要打造這種場面,除了技術基礎,更重要的是格局和格調。中國也有富豪,鋪排程度不亞於新加坡,但是我們的電影在涉及到他們生活場景時,總給人塑膠花的感覺,是城鄉結合部的美學。
波德萊爾說,惡之花。財富所打造的景觀,也具有美學的意義,也有其清澈的部分。就像婚禮上,那潺潺流過來的水,如宗教般純淨,顯然是有動人的力量的。恰恰這時候,另一位女人因為丈夫出軌而傷心,被奶奶扶著出場,給予了親人的支援,同樣也是動人的。但結婚和離婚放在一起對比,就會讓人對愛的永續性產生惶恐。所以,影片還是有諷刺的地方。
《摘金奇緣》的故事,完全是按照童話片的型別套路來推進的,在文化差異的大的矛盾氛圍中,植入媳婦見婆婆的小的戲劇衝突,以喜劇式的手法烘托氣氛,再設定一些無傷大雅的波折,終究會達到愛情圓滿的地步。看這種片,看的就是一個故事,如果把它當成真實,當成意識形態的解讀範本,顯然就想太多了。
在人物塑造上,瑞秋從教博弈論的老師,到最後用一場麻將結局了衝突,前後的呼應是順利的。尤其是戒指這個道具上所承擔的權力和愛的雙重意義,也是敘事的可參考技巧。思想的力量戰勝了金錢的力量,國際化的思維戰勝了家庭的思維。這是美國的普世價值,也是全球化的必然趨勢。不要企圖讓他們的愛情落地,去考慮王子和白雪公主會不會離婚,那不是商業片要乾的事。商業片的目的是營造夢幻,而夢幻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你睡覺要做夢一樣。
1938年,在倫敦大學讀書的費孝通,提交了研究中國鄉村經濟的博士論文。他認為英文的family與中文的家是不同的概念,建議翻譯為extended family,意思是“擴大了的家庭”。那時候的中國以大家庭為主,不管是巴金《家》,還是老舍的《四世同堂》,都是多人口聚集。家庭對華人的意義,不僅在於夫妻之間,更在於親子和代際之間。
《摘金奇緣》故事基礎就是這種大家庭環境。到了今天,內地的大家庭幾乎沒有了,但是在東南亞,在很多的家族企業,這種家的文化依然濃厚。大家庭的矛盾最重要的就是財產繼承權權的問題,也是愛情受到質疑或者容易潰爛的原因。《摘金奇緣》作為商業片,顯然美化了這些殘酷的東西,但是它在故事裡所透露的,家庭成員之間的牽掛和守護,還是有動人成分的。所以,也不必掩飾自己的淚水。
而要想真正瞭解東南亞的富豪生活,可以參照一本書《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它的內容是:超級富豪們的發跡史、生意經和高尚生活。
這部被大多數人噴為“好萊塢對東方文化意淫”的片,我在看的時候,竟然有幾次想哭的衝動。之後反思了一下,我進入的是影片本身,而很多人進入的是銀幕之外。
三個月前,《摘金奇緣》在美國上映,是現象級電影,票房口碑雙贏。當然,重要原因是滿足了西方人對東方文化和神秘富豪生活的好奇。到中國後,票房慘淡,評分也足足低了一分。
是我們看不慣別人指手畫腳,用他們的視角來看待亞洲嗎?我覺得並不如此。有位老人說過,悶聲發大財。東方人對炫富天生有敵意,性格中有低調內斂的成分,輕易不露財。儘管內心比誰都想得到誇耀,但是看到影片中如此展現鋪張的場面,就會產生排斥,不想吃那盤菜。
然而,《摘金奇緣》的定位是一部商業片,不是社會批判片。它的畫面對場景的攝錄,對盛大場面的渲染,都具有壯觀的儀式感,展現的是現代化的城市美學。它和科幻片屬於同類,本質都是奇觀片,是運動化的影像對視覺的刺激。要打造這種場面,除了技術基礎,更重要的是格局和格調。中國也有富豪,鋪排程度不亞於新加坡,但是我們的電影在涉及到他們生活場景時,總給人塑膠花的感覺,是城鄉結合部的美學。
波德萊爾說,惡之花。財富所打造的景觀,也具有美學的意義,也有其清澈的部分。就像婚禮上,那潺潺流過來的水,如宗教般純淨,顯然是有動人的力量的。恰恰這時候,另一位女人因為丈夫出軌而傷心,被奶奶扶著出場,給予了親人的支援,同樣也是動人的。但結婚和離婚放在一起對比,就會讓人對愛的永續性產生惶恐。所以,影片還是有諷刺的地方。
《摘金奇緣》的故事,完全是按照童話片的型別套路來推進的,在文化差異的大的矛盾氛圍中,植入媳婦見婆婆的小的戲劇衝突,以喜劇式的手法烘托氣氛,再設定一些無傷大雅的波折,終究會達到愛情圓滿的地步。看這種片,看的就是一個故事,如果把它當成真實,當成意識形態的解讀範本,顯然就想太多了。
在人物塑造上,瑞秋從教博弈論的老師,到最後用一場麻將結局了衝突,前後的呼應是順利的。尤其是戒指這個道具上所承擔的權力和愛的雙重意義,也是敘事的可參考技巧。思想的力量戰勝了金錢的力量,國際化的思維戰勝了家庭的思維。這是美國的普世價值,也是全球化的必然趨勢。不要企圖讓他們的愛情落地,去考慮王子和白雪公主會不會離婚,那不是商業片要乾的事。商業片的目的是營造夢幻,而夢幻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你睡覺要做夢一樣。
1938年,在倫敦大學讀書的費孝通,提交了研究中國鄉村經濟的博士論文。他認為英文的family與中文的家是不同的概念,建議翻譯為extended family,意思是“擴大了的家庭”。那時候的中國以大家庭為主,不管是巴金《家》,還是老舍的《四世同堂》,都是多人口聚集。家庭對華人的意義,不僅在於夫妻之間,更在於親子和代際之間。
《摘金奇緣》故事基礎就是這種大家庭環境。到了今天,內地的大家庭幾乎沒有了,但是在東南亞,在很多的家族企業,這種家的文化依然濃厚。大家庭的矛盾最重要的就是財產繼承權權的問題,也是愛情受到質疑或者容易潰爛的原因。《摘金奇緣》作為商業片,顯然美化了這些殘酷的東西,但是它在故事裡所透露的,家庭成員之間的牽掛和守護,還是有動人成分的。所以,也不必掩飾自己的淚水。
而要想真正瞭解東南亞的富豪生活,可以參照一本書《亞洲教父:香港、東南亞的金錢和權力》。它的內容是:超級富豪們的發跡史、生意經和高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