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說心理學可以分為三大流派,分別是行為主義、心理動力理論和人本主義,那麼它們之間有何內在聯絡?你本人更傾向哪種流派,為什麼?
13
回覆列表
  • 1 # 曾枯榮

    目前最主流的心理諮詢應該是動力學(精神分析)、cbt認知行為、家庭治療、人本主義,我本人更偏向動力學。精神分析要求每個諮詢師不能再來訪者面前透漏太多自己的資訊,也不能給來訪者做過多的判斷。

    動力學這幾年在國內風風火火,網路上也不乏一些喜愛者為之著迷,這其中免不了某心理學網紅的推廣作用。(具體不點名了,我只是個小白。)

    網路上很少人談論到精分深入的概念,某些心理大家也言之甚少,我想我是能理解的。

    一、精神分析的概念體系概念名詞很容易讓人誤會,“陰莖嫉妒”、“閹割焦慮”在我早年剛接觸精分的時候,本人也是聞之色變,這麼赤裸直接的概念詞句直接拿出來講真的不是瘋魔邪教之道嗎?

    要理解這一流派的知識,我們不能帶著偏見跟概念太複雜深入的想法,應該開啟感受用心去體會。

    談陰莖嫉妒跟閹割焦慮之前,我們應該先講力比多(libido)跟攻擊性。力比多既,我們能夠感受到的一且能讓我們趕到舒服的快感,不是生殖意義上的快感,而是口欲、排洩慾、觸控欲等構成的慾望體系。

    攻擊性則是侵犯他人、帶有破壞性的一種能量,生活中的強迫症、喜歡控制的人,其實都是在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攻擊性的另一種釋放形式則是賺很多錢、成就一番事業、在某領域獲得成功。

    陰莖嫉妒講的是女性俄狄浦斯時期的一種現象,我們每個人剛出生下來都有全能感,而女性在某段時期發現自己沒有石祖(幻想層面),感到缺失,痛苦迫切地想要重獲那種能量。

    閹割焦慮指男性在幻想快樂的時候,同時也會害怕懲罰。

    陰莖嫉妒這一節,甚至很多女性諮詢師都無法接受這個理念,但我們需要知道,精分裡的理論體系,基本上都是各種各樣的能量與慾望驅動力的搭建,我們在講陰莖嫉妒的時候其實是在講缺失,而俄狄浦斯情結實際上是在講不同與相似,我們因為不同而恐懼,又因為不同深深吸引,相似是我們親近,但同時又帶來了無止休的攀比跟競爭。

    當有一天女性發現自己確實是沒有石祖的,她也不需要石祖,她有自己特有的,這才是真正的女性意識覺醒。

    我選擇精神分析,是因為我的老師主修精神分析+cbt行為認知,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在那個懸崖邊,它把我拉回現實來。

  • 2 # 十八點心理

    精神分析裡面講到一個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追求的是快樂原則,自我追求的是現實原則,超我追求的是道德原則。如何追去快樂,和現實相互平衡,又能從道德上獲得滿足感,這是我對精神分析流派很感興趣的點。

    人本主義相對來說主要是以人為本。以來訪者為中心,充分讓來訪者感受到那種呵護和關心,內心能夠產生信任感,從而獲得積極能量改變自己。

    行為主義。透過改變人的行為從而改變來訪者的思維模式,從而去治療來訪者的心理問題,這是我很喜歡的。因為透過人的行為表現,可以很快速的讓來訪者感受到治療的效果。

    比如說:一個來訪者有人際關係問題,怕和別人說話。這時候來訪者可以鼓勵他,或者佈置一個家庭作業:與一個陌生人說話交流10分鐘。然後交流結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這時候來訪者會覺得效果特別好,自己的內心很通暢,這樣就兩次、三次、多次的訓練,從而解決了來訪者的交際問題。

    所以行為主義會更偏重於實際操作,這也是我傾向於行為主義流派的一個重大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俊杰組建吃雞戰隊SMG,被唱歌耽誤的遊戲職業選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