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弓無踐
-
2 # 56059714512
當然可以美國海軍的著艦指揮官有一套專門用於夜間起降的動作,但由於夜間起降難度還是較大,所以二戰期間,美國海軍都儘量避免航母的夜間起降作業。
-
3 # 薺菜糰子
可以。但實際上很少用。
1925年美華人首次實現了航母夜間著艦,但美國海軍航空兵直到四年之後1929年1月才將夜間飛行列入飛行科目。當時,每位海軍飛行員必須完成10小時的夜間飛行,包括20次夜間降落(當然了,在陸上模擬甲板演練也是算數的),才能成為合格的艦載飛行員(理論上的要求,實際上即便如今也有一定比例的美軍艦載機飛行員不具備夜間著艦能力,好在已經有了自動著艦系統)。
降落的方法是根據無線電引導和航母的桅燈尋找航母,接近後根據航母甲板邊緣的低照度輪廓燈確定飛行甲板位置,完成進近,對準跑道,再根據甲板尾部降落引導員的發光棒訊號的指揮進行降落。不過,當時艦尾的降落指揮官判斷進近艦載機的高度和速度,只能憑藉觀察飛機的航行燈,對經驗依賴非常高。
但是夜間起降是非常危險的,實戰和訓練難度也大相徑庭,所以實際上夜間降落在實戰中會盡量避免。在二戰太平洋戰場末期著名的“馬里亞納海戰”中,在與日本聯合艦隊航空兵對決中取得壓倒性“獵火雞”式勝利的美軍艦載航空兵,在返航時因為天色已晚,縱然在有護航軍艦使用大量探照燈協助照明的情況下,還是因為相當多飛行員缺乏夜間降落能力(戰爭時期的訓練不足)而損失了77架艦載機,這個數量遠遠超過了這次空戰中20多架飛機的損失量,夜間降落的複雜性和困難性可見一斑。
-
4 # 墨墨觀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艦載機是具備夜降能力的,不過不是降落在航母上,而是降落在水面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也是有阻攔網的,那個時期的阻攔網其實就是數條繩子,繩子兩端綁上沙袋把繩子拉直,這是早期的攔阻索,因為那個時期的戰鬥機比較輕、飛行速度也很慢。
談起艦載機降落航母的能力和條件,其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才出現無線電導航,由此,艦載機才真正具備夜降航母的能力。
原理:無線電導航連線戰鬥機上的無線電羅盤進行位置讀出和大致確認,在衛星導航系統出現之前,其實無線電導航一直都是艦載機主要的導航方式。
無線電導航出現之前,世界各軍事強國的戰鬥機、轟炸機和客機都上都設有Navigator,Navigator利用飛行速度和方向來綜合計算出飛機的大致方位。
這種降落方式需要Navigator連續的計算和讀出飛機的飛行速度和方向等一系列資料,並在地圖上標註清楚,同時,還要告知飛行員的地標目視校正資料才能安全降落。
-
5 # 1179420261
二戰之前,航載機具備在航母上的夜間降落能力,主要是導引燈引導,但不可能有夜間作戰能力,北韓戰爭是二戰以後都沒有那個能力。
-
6 # 夢想*放飛
理論上講,二戰期間的艦載機是可以進行夜間在航母上起降,但這個難度要求很高的,首先飛行員要注意甲板的位置,同時引導員要有正確的引導訊號在這還要給予航母甲板足夠的亮度,這樣才能保證飛行員有一定的機率降落到航母甲板上。同時這個對飛行員的操作水平要求很高,所以理論上可以實現,不過成功率不高吧。
回覆列表
根據我所掌握的資料,二戰前期,航母基本不具備艦載機夜間起降能力,後期,由於戰事需要,由美軍首先嚐試夜間起飛,後來又逐步發展到能降落,但總的來說,由於電子化水平低,夜間的起降極易發生事故。故若非很緊急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