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染指流年96

    我覺得很正確!就算孫權的親媽也不會叫孫權為權兒的!因為孫權是一國之君!中國有句俗話叫兒大三分客!孫權孝敬吳國太是有道理的,更多的是敬重吳國太的為人處事方式!這種方式體現在生活處事的各方面!如果吳國太是一個不分場合胡咧咧的老混蛋,估計孫權不會落落他!曹操都說過,生兒當為孫仲謀!可見當時無論曹操還是劉備對於孫權處理與父輩和遺孀的關係,是很認可的!

  • 2 # 有時夏末

    小時候叫乳名,X兒肯定沒問題,難道冠禮之後還這麼叫嗎?長輩叫晚輩的字沒有問題。不過孫權作為一國之主,正式場合稱呼將軍、大王、陛下比較合適。

  • 3 # 大盼圓子

    中國古人比較講究,對名號尤其講究。現代人一般只有名字,古人是名+字,很多人還會有號。比如大家熟悉的諸葛亮,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一般而言,“號”是自己取的,用現代的眼光來看,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網名或者筆名。很多人的“號”是根據自己的居住地起的(當然也有其他的,比如表達自己的某種理想或者訴求),“臥龍”就是因為諸葛亮出山前居住地南陽有個景點——臥龍崗。“號”一般來說是非正式場合使用的,就像我們平時不會以對方的網名或者筆名稱呼對方(除非不知道真名),所有正式證件也不會使用網名和筆名一樣。

    “號”是自己起的,“名”和“字”都是父母長輩起的,比較正式,但是兩者也是有很大區別的。一般而言,“字”是平輩之間相互稱呼的,長輩稱呼晚輩也會用“字”,顯得親暱。上司稱呼下屬也可以用“字”,顯得對其敬重。但是“字”不會在非常正式的場合使用,比如任命諸葛亮為丞相時,就會用“諸葛亮”而不是“諸葛孔明”。

    “名”除了在正式場合使用外,在表達對某人的不敬或者不屑時也會以“名”直呼對方。比如我要罵呂布,我應該說“呂布,你這三姓家奴”而不是“奉先,你這三姓家奴”。再舉個例子,關羽和曹操陣營的張遼、徐晃交好,那麼張遼和徐晃跟曹操提起關羽時,會用“雲長”,而其他人提起關羽時都會用“關羽”。

    除此之外,在自稱時也會用“名”而不是“字”,比如《出師表》開頭“臣亮言”,這個“亮”就是諸葛亮自稱。

    說完了“名”、“字”、“號”,再說說對兒子的稱呼。“犬子”之類的,那是對自己孩子的謙稱,類似於“我那沒出息(表示謙虛)的兒子”。所以,吳國太肯定是不會用“犬子”之類的去叫孫權。那吳國太會不會以“權兒”叫孫權呢,有可能,但是有幾個前提:

    第一個前提是,吳國太是孫權親生母親,或者情同母子,這點符合。

    第二個前提是私底下。比如四下無人,或者在自己的寢宮。

    如果不滿足第一個條件,孫權肯定翻臉。如果不滿足第二個條件,那就顯得吳國太有強壓孫權一頭的意思,這明顯與史實或者小說不符。如果換成是武則天的話,她倒是很可能在公開場合稱呼自己兒子“顯兒”、“旦兒”,凸顯自己的身份。如果吳國太公開場合叫孫權“權兒”,那估計孫權就會起殺心了。

    所以,《三國演義》裡面的吳國太以“仲謀”(孫權的字)稱呼孫權,是完全合適的。她不能君主相稱,畢竟她跟孫權不是君臣關係,而是母子(或者說情同母子);她不能以“名”喚之,這會顯得生分;她更不能呼之為“權兒”,這有凸顯長輩身份,強壓孫權一頭的意思。所以,她只能以“仲謀”稱呼,這是她唯一合適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神演義》、《我的真朋友》都播出了,鄧倫還有多少待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