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天厚以陋

    “人老奸,馬老滑”。

    “老小孩兒”,雖然比小孩兒多了一個字,但多的可不是可愛。沒辦法,受著吧,人老退化,很多老人是真能鬧騰。老人不管住嘴,裡外攪和事,那家裡一定不安寧,子女間也是不親不近,雞毛蒜皮怨聲載道。

    誰都有老的一天,沒老的可得記住,老了消停點。

  • 2 # 郭嘉委婉

    多事這個詞的概念很大,是愛管閒事;還是愛嘮叨?或者是愛惹事?總之來說,老人和年輕人之間肯定有代溝,思維思路辦事效益都不一樣。不管怎麼樣,老人一生也不容易,我們得尊重他,遷就他。什麼事不能跟老人較真,孝敬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我們做子女的責任。

  • 3 # 糾結如汝

    人都有老的一天,有些人老了之後會對子女特別好,怕給子女添麻煩,儘可能的事情都是自己去做。但是有些老人活的歲數越大,卻越愛做一些出其不意的事為難家人。愛找事的老人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現在的老人大多長壽,有些甚至活到90歲,但是有些老人倚老賣老,折騰家人,把家裡的人折騰的苦不堪言。

    朋友的公公,78歲的高齡了,他從年輕的時候呢,就不顧家,早年的時候就跟老婆離婚了,現在就是一個人生活。自從他退休後呢,就不停的在找老伴。其實朋友的公公的退休工資還蠻可以的,但是他是一個特別斤斤計較的人,他的錢只能在他的手裡,他都不願意給子女花一分錢。

    朋友剛跟老公結婚那會兒,在外頭吃飯,公公就說點點點,使勁點,我來結賬,結果呢,他們就想三個人吃飯,點四個菜就夠了。公公嫌小氣,又加了四個,就點了八個菜。吃完之後呢,公公就坐在那跟他們聊天,不去結賬,看是這種情況,兒子就去把帳結了。公公回去跟女兒說他請兒子和兒媳婦吃飯,三個人吃飯點了八個菜,太浪費了,還花了他那麼多錢。後來女兒打電話給兒子,兒媳婦知道後,氣的在那直跳腳,聲稱咋有這樣的老人呀!

    朋友的公公呢,到了70多歲的時候呢,談了一個老伴,兩人覺得還挺談的來,然後就在一起。 阿姨人是不錯的,人勤快,幫公公洗衣做飯,收拾房子都整的挺好的,但是後來呢公公就覺得這個阿姨沒有退休工資,越來越瞧不上這阿姨,甚至出言不遜,說阿姨吃他的,喝他的,就應該伺候他。阿姨一怒之下走了。公公又開始跟人抱怨說是子女把阿姨攆走了,不讓他晚年有好日子過。非要讓子女接阿姨。後來朋友他們去找那個阿姨,阿姨就說我沒有辦法忍受你爸爸的那個脾氣太氣人了,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攤上這樣的老人,子女都是覺得無可奈何,頭疼。

  • 4 # 草自春

    老人處處用人了,剩餘價值越來越少,對媳婦來說,看老公孩子面子而已,還處處多事,不僅僅包袱那麼簡單了,攪屎棍!不分環境叫囂,頂撞覺得晚輩忤逆,不頂撞媳婦顏面掃地,她覺得威風鎮得住。還有人情往來,她像祖宗一樣拱前面了,出錢出力媳婦來,所有忙碌為了她。媳婦越賢惠,她越拿捏,不理睬她,誰家缺祖宗?看有多少親戚朋友圍著她轉?誰給她臉了,拎不清。

  • 5 # 真語清風

    老人事多,是因人而異,生性溫柔綿厚的人莫說老來,即使年壯之時,也不會把自己的思想強予他人,只有那些生性固執,獨斷的人就算是老了,也要在家裡拿家訓當責任,把曾經與今時,而還是不忘把內心的好意示以家人,若不順從,兒女自感猶有逆意,若從老人心意,但有些事多出不順不適,導致一些事情無法挽回,欲責卻萬萬不可。所以有些事情不要與老人商議和知會,只按現時時境處理,待到老人知時,諒也無言,而更順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就失業,工作是真的越來越難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