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獅

    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便是正物質,而反物質是與正物質相對的一個概念。要解釋反物質的概念,咱們還得從物質最基本的概念說起。

    眾所周知,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而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由於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所以原子核是帶正電的。而電子是帶負電的。

    雖然質子和電子電量相等,但是兩者的質量卻相差甚遠,質子的質量是電子的1840倍。因此科學家猜測,可能存在另一種粒子,電量相等而極性相反。比如,一個與質子質量相等的粒子帶的是負電,而與電子質量相等的粒子帶的是正電。

    這一想法是1928年一位英國年輕的物理學家狄拉克提出來的,他從理論上提出了帶正電的電子的可能性,並認為這種電子除了電荷與電子相反之外,其他的方面都是一樣的。不過這僅僅是一個猜想。

    到了1932年,美國的物理學家安德遜透過實驗證明了狄拉克的設想是對的。他透過把一束r射線變成一對粒子得到了一個帶負電的電子和一個和電子品質相同但是帶正電的粒子,咱們姑且稱其為“反電子”。

    1955年的時候,美國的物理學家西格雷等人透過人工的方法,在高能質子同步加速器中獲得了“反質子”,其品質與質子相同,只不過是帶負電的。

    到了1978年,歐洲的一些物理學家有成功分離並儲存了300個反質子。

    1979年的時候,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把一個差不多60層樓高的巨大氦氣球放到距離地面35千米的高空飛行了8個小時,從而捕獲到了28個反質子。至此,人們終於確定每種粒子確實都有相應的反粒子。

    既然反粒子存在,那麼理論上說,反原子也是應該存在的。也就是說,一個反質子和一個反電子結合就是反原子了。以此類推,在物質的世界就應該存在反物質。於是科學家們提出假設,宇宙應該是由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構成的。

    雖然理論上來說,宇宙之中是應該存在一個反物質世界的。但是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卻發現,一旦粒子和反粒子相遇,他們並不是共存,而是“同歸於盡”,並轉化成高能量的V光子輻射。

    可惜的是,科學家們至今也沒有在現實中找到這種V光子輻射。不僅如此,在我們的地球上也很難找到反物質,因為它一旦與我們世界的物質相遇就會湮滅。

    說到這,有朋友可能會問,宇宙之中到底存在不存在反物質,有沒有反物質世界呢?

    按照對稱宇宙學的觀點,反物質和反物質世界應該是存在的,只不過它存在於正物質極為稀少的世界,或者一個完全可以駕馭正物質和反物質不發生湮滅的世界。至於這個地方在哪,人類如何才能探測到它,至今還是一個謎。

  • 2 # 初始的自然

    個人觀點,物質就是能量。量值大於零的為正物質,是無量的陽性本源凝聚的結果。相反,量值小於零的為反物質,則是無量的陰性本源膨脹的產物。正反物質的本質分別出自於其兩種本源的互化、也就是各自內在的自然本能得到了相互的激化、相互的提升、而引發了相互的量變。因此,兩物質有如磁體中兩極一般皆不能獨立的存在!只有組建成能性雙重、形態共具的物體才能在自然中得以穩定的體現!這也就是所有物體中都具備波粒兩象性的真正原因。綜上所述,交遇後的正反物質非但沒有湮滅!反到為了互立共存而組建成了物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卡普吃了倍增果實,那他的實力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