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香紫蘭
-
2 # 煙冷曦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孩子的一舉一動做父母幾乎都瞭如指掌。
尤其是做母親的,從小,孩子只要一哭,就知道他是餓了,還是尿了。再到幾個月開始會坐立,幾個月會走路,幾歲開始會說話。做母親的最瞭解不過了。
感覺孩子的心智比同齡人低下,這個感覺是從哪裡來的呢?無非是參照身邊同齡的孩子。
原本孩子的發育成長,就離不開好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有的也基於孩子本身的基因。
就像有的寶寶四五個月就開始出牙,而有的寶寶一歲多才開始出牙。
有的寶寶十個月就能走路了,可有的寶寶就是要遲那麼幾個月。
如果孩子家長覺得孩子七歲了,還總是亂吃東西,不妨再仔細觀察觀察。
看看他除了這方面的問題,還有沒有別的什麼不妥。最重要的是要區分到底是孩子有別於其他的同齡孩子發育的慢,還是因為有什麼潛在的病因所致。
這兩者的區別很大,前者,尚可以透過引導和規勸慢慢的調整,可若是後者,就怕耽誤了最佳的診治時間。
做父母的,總是這樣為兒女擔心操勞。孩子發育晚會擔心著急,發育太過早熟,也會隱隱擔心。
那麼這個時候,就在於如何的去做正確的區分,就問題的單一而言,無法給出最正確的回答,但我可以提供最正確的思考方式。
綜合孩子的多方面情況,若問題不大,不必過於擔憂。倘若實在是覺得不放心,可綜合孩子的多種有別於正常範圍的行為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切勿大意為之。
平時也可以抽空多陪孩子做一些有利於開發大腦的遊戲。
-
3 # 富養之旅
如果家長早就感覺孩子的心智比同齡人低,就不會等到孩子七歲時才提到這個問題,既然現在才提這個問題,我認為根源在家長身上,據我從事多年家庭教育的經驗和讀研時學的心理學知識,現提出些建議供你參考。
一、家長需要調整心態:七歲,正好是孩子剛剛跨入小學的年齡,通常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會有變化,會把更多的注意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如果成績不理想,家長就會產生焦慮感,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弱點上而忽略其優點。
二、幫助孩子適應變化:孩子七歲進入小學,有新同學、新環境、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和新"要求",由於各方面變化比較大,可能會難以適應,再加上如果得不到家長理解甚至遭到家長加壓,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導致心理應激反應,會無意識地想透過食物得到心理安慰。
因此建議你對他的要求適當放低些,給他多一點關心❤少一點要求,如果成績實在是太差,可以在業餘時間多陪孩子看書,和他一起分析問題出在哪裡,然後和他一起面對,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回覆列表
謝邀!首先,你要了解孩子這個行為合理嗎?或者說,你認為的不合理卻是正常小孩的“天性”。想想我們小時候,是不是喜歡就學習各種英語,奧數,古詩之類的,我們小時候的天性就是愛玩,只不過現在的小孩被家人從小推到起跑線上而已,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只是苦了現在的孩子們了。還有你說亂吃東西的問題,你要知道我們從小不喜歡吃植物,因為植物為了保護自己會分泌毒素,我們人類為了防止會被毒死所以從小時候就不喜歡吃素,你的小孩應該是被教育的對這世界很放心吧!之後你要想想給小孩看什麼醫生呢?現在說有點晚,如果家庭經濟可以你就請幼師,不行的話,你要多多看點育兒和心裡學的書,自己教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