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壹人獨語

    如果說最快樂的新年應該是我八歲那年的新年吧,小時候家裡特別窮,連買包鹽都要揹著幾斤米到集市上賣了才有錢買,所以一直沒有壓歲錢。八歲那年的新年,我爸給了我兩塊錢的壓歲錢,興奮的睡不著覺。一晚上都在想著要怎麼花這兩塊錢。結果最後還是一分沒花,實在是捨不得。後來又把錢給了我媽說讓她給我存起來。雖然沒有把壓歲錢花出去,但是快樂卻是實實在在的。哪怕現在我已經長大成人還是無法忘記。

  • 2 # 湯茗觀點

    說現在沒“年味兒”了,那麼什麼是“年味兒”呢?

    “年味兒”在我的記憶裡,首先是有顏色的,那種充滿喜氣的紅色。大紅的對聯,大紅的燈籠,大紅的紅包,連新年的衣服都要是紅色的。還有因為高興和快樂,人們不由自主呈現出的紅撲撲的臉龐。

    其次,“年味兒”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的味道。記得小時候,我們家只有過年才算真正團聚。十幾口人從年三十兒下午就開始準備,剁肉餡兒,剁大蔥,刀與案板的撞擊聲,和孩子們的打鬧聲,形成一曲此起彼伏的春節奏鳴曲。

    能把春節和其他節日截然分開的最特殊的味道,是鞭炮聲和瀰漫在空中,經久不散的火藥味兒。現在為了安全和環境的因素,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於是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年味兒”在這個維度上被大大削減了。但花燈廟會這些活動,是可以彌補這點兒缺憾的。

    其實,真正的“年味兒”,其實是童年的味道。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而過年更增加了許多平時沒有的歡樂,也可以得到大人的更多陪伴。所以,過年就等於最開心,也印象最深刻。

    而長大之後,則面臨更多事事紛雜。過年加班無法回家,晝夜搶票,在外的年輕夫妻糾結去哪家過年,等等。這些問題都會給這個本該快樂的節日,增添一抹不和諧的音調。可能這才是人們所說的年味兒越來越淡的原因吧。

    當然,我心中最快樂的年,還是童年時候。不過不能太小,太小的時候不記事兒,也不能太大,太大了會有作業的困擾哈哈。

    最好的年就是記憶裡七八歲的時候吧。

    你記憶裡最美好的年是哪一年呢,說來聽聽。

  • 3 # 落葉的秋天172

    其實,對與我們70年代的人來說,最快樂的過年,是童年時期的每一年。

    那個時候,社會整體經濟差,家裡窮,平時吃不上葷菜,穿不上好衣,最期待的就是過年。

    過年了,媽媽上街買的布回來,親手給我們做了新衣服,爸爸在生產隊,領回來新穀子,打出了新米,還有一小塊豬肉,哥哥帶著我們,帖春聯和福字,春聯和福字,也都是爸爸親手寫的。

    吃年夜飯了,我們兄弟三個,爭著放爆竹,在爆竹聲中,一家人圍在奶奶身邊,分享著美美的年夜飯,這一刻,幸福和快樂,永遠記錄在腦海中。

  • 4 # 孤獨嫁衣

    我是80後,最快樂的過年是小時候,和媽媽過的每個年。我從小就和媽媽相依為命。過年了別人家是大魚大肉,煙果茶糖,鞭炮齊鳴,歡聲笑語。我媽媽要上班到年三十除夕完才能休息幾天,媽媽一年到頭辛苦操勞,微薄的工資維持著我們的生活。到了三十那天,我會買很多顆最便宜的那種水果糖,五分錢一顆的。炒兩盤菜,烙兩個大餅。然後等著媽媽回來。從除夕到初六這幾天,小小的我守著媽媽。這樣的年過了一個又一個。媽媽她現在已去世九年了,天堂裡您可好?!

  • 5 # 石家莊一級天

    看看現在,社會貧富分化,大部分人初一都不得不幹活了(到班的不算)。下崗的下崗,有心❤情嗎?房價,社保,醫療,教育,……你能不想嗎?你輕鬆嗎?國家環保,你生活的壓力誰管?談年味,奢侈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說應該打工還是自己開一個店好,感覺自己都26歲了,對未來還是非常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