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思呈

    這個問題,可以有各種回答。個人認為是因為在動物之中,猴子和豬可能是與人類生活最密切相關、人類最為熟悉的兩種動物。

    猴子就不用說了,它們對人類的模仿以及自身的形象,都可以視為人的亞種。豬常被作為祭品,因為人類對神獻祭的,必須是跟自己最為相似的東西。據說從生物角度,豬的心臟與人類也是最為相似的。

    這兩種動物放在一起,也形成一種形象以及個性上的鮮明對比。一瘦一肥,一動一靜,猴子顯得精明,豬有憨笨的印象(其實是錯覺),這些對比都堪稱有趣,對文學創作來說也很有必要。

    關於猴子,有學者認為,它的原型是來自歷史上玄奘去印度取經的時候,在瓜洲(也就是今天敦煌處)收的徒兒石磐陀。歷史上真有此人,只是在傳說中,慢慢變成猴面的形象。據說在河西走廊,涼州地界,玄奘遇到麻煩,無法過關,只能偷渡,晝伏夜出。到了瓜洲的時候,通緝令來了。這裡離玉門關很近,如果沒有人帶路,根本過不去。於是他講經說法,並收了當地胡人石磐陀為徒。

    那麼為什麼在傳說中會被專為猴兒的形象呢,因石磐陀是胡人,胡人的長相本來跟華人就很不一樣,他們濃重的毛髮、深凹的眼睛都讓人覺得與猴子有相似之處,所以有“猢猻”這一說法。

    現在在敦煌的壁畫中,現如今還有石磐陀保護玄奘法師穿越林莽的情景,圖片中,有一人站立(玄奘),一馬,一猴(石磐陀),前面有一條河,據考叫葫蘆河,旁邊是林莽。

    當然歷史的真相是玄奘法師只可能帶著人類作為徒兒,在西遊記裡這徒兒變形成動物形象,熱衷從佛道解釋的朋友也可以說明這說明佛法不僅在人類社會上產生作用,而是眾生平等,動物與人類都享有同樣平等的修持和福報。

  • 2 # 恍兮惚兮5

    猴子有歷史原型,出處各家有各家的說法,就不展開。而在《西遊記》成書之前的宋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就已經提到了“猴行者”。《西遊記》則繼承了這個人物。

    甚至金箍棒,也有象徵意義,我以前也仔細分析過了,簡單來說,金箍棒其一則象徵海中金命格。詳見“如意金箍棒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中我的回答。

    《三命通會》

    又,

    《西遊記》第十九回,

    金性剛強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龍歸。金從木順皆為一,木戀金仁總髮揮。一主一賓無間隔①,三交三合有玄微。性情並喜貞元聚②,同證西方話不違。

    這裡就說了孫悟空和豬八戒不打不相識。但其實這裡也暗示了“金公木母”這道教兩味藥劇烈反應後結成金丹的道果。裡面有兩句詩化用了丹書讖語,此前我也講過了,詳見我在“關於西遊記的疑問”問題中的回答。

    水生木,

    八戒本是天蓬元帥,掌管十八萬天河水師。而天蓬在北極,隸屬於北方真武大帝。

    北屬水,而在《天原發微》記載,

    以五畜言,鵝為木,羊為火,牛為土,犬為金,豕為水。

    顯然,在古代讖緯佔書中,豬有水的屬性。作為北方天蓬,有豬的形象不足為奇 。更何況,據《西遊記》的描述,豬八戒應該是一頭黑豬,黑在五行學說中屬於水。

    而在生活中,豬有各種惡劣的品性。我們罵人也經常拿豬作比喻物件。豬八戒其實就是人性的負面的放大,因而人要八戒,方能得道。

    總之,《西遊記》裡面運用了許多玄學,極其擅長象徵手法,古人也嘗試解析過了各個情節,每個人物,偈子的寓意。

    恍惚一言難盡,只能說《西遊記》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赤黴素在果菜類植物上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