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洛特玲玲的腦殘粉

    很早的時候,通訊軟體還不是那麼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聯絡都要使用郵件,郵件的存在取代了我們之前手寫的信件,但是,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軟體也開始走入到我們的視野之中,從一開始ICQ到現在的QQ微信,訊息傳達的方式更加便捷,所以,對於郵箱也就不再那麼依賴了,再加上現在各家公司都有云盤空間,作為儲存材料的空間,郵箱也已經算是過時的產品了

  • 2 # 杲杲湖山

    今天看到《人民網》的一篇文章《調查:法國1/4國民是“電腦文盲” 1/3已放棄學習》:“據香港“東網”6月28日報道,法國調查機構CSA研究所早前就國民的計算機使用問題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23%、約為1100萬的法華人不習慣數碼操作,近1/3受訪者已放棄學習使用網際網路;7%的人簡單上網瀏覽都有困難。”看看曾經經濟發達的歐洲老牌國家,現在竟有近1/3的受訪者放棄了學習使用網際網路還有7%的人竟然簡單上網瀏覽都有困難——這說明了什麼?這裡一定有社會經濟因素和個人因素。

    當然我引用這段文字的目的也是想以此說明為什麼中國有的人不習慣使用郵箱 。

    關於有華人“不習慣用郵箱”,我認為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習慣用常用的和不習慣不常用的

    1.不習慣不常用的

    即這部分人,是會用郵箱——但不經常用。即,不把它當成和用為是一種通訊溝通的和輔助辦公用的工具。

    2.習慣經常用的

    這部分人,就像傑克·韋爾奇和目前一些大企業的領導——把郵箱當成一種通訊溝通的和輔助辦公用的工具。他們會常用郵箱發文件,或利用郵箱發文,與下級互動,把郵箱文字溝通當成一種“非正式渠道”——資訊溝通的一種溝通方式,以使下級或員工感受親切感——提高歸屬感和體驗被關心的人性化關懷——無形中提高了上下級的感情關係和員工的滿意度——獲得和提高了企業凝聚力和管理成效與效率。

    二、會用的和不會用的

    我想現在的人呢,不習慣用郵箱的應該有會用的和不會用的。

    1.會用的

    會用郵箱的也分幾種人。如有學歷的或工作型別性質所決定的——如IT行業人員、網際網路公司人員、企業中高階管理人員、公司辦公人員、公司財會人員以及一些企業管理者,再就是多是年輕的兩三代人,如千禧一代及Z世代的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的,40歲上下的。另外還有一部分有真才實學的40-60歲的人做的工作比較高階的人也會實用和善於使用郵箱, 如會和善於使用郵箱的本人算一個。

    2.不會用的

    即與除了文化短板,加上懶惰、放棄學習使用網際網路——使用電腦及手機諸多功能等綜合因素有關。

    如不會使用郵箱的人群有:

    (1)我發現有一些上了年歲的企業主

    這些不會使用郵箱的老闆——都是文化偏低,多沒有寫作能力,基本上在文盲範疇,或簡單地說都是文盲。

    (2)從事低端工作的一些人

    比如一些為國家建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農民工和一些從事低端工作的如建築行業的勞動者。原因是,一是文化短板的限制,其次是工作性質、環境與郵箱的功能不匹配——有很大距離,即日常工作很少或根本用不著網際網路和郵箱所致。但在此我還要表示對這部分的人尊敬,在此說一聲:謝謝,你們辛苦啦!

    2018年7月1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20賽季大改動!巫術法杖削弱,百里守約大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