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有多長o其修遠兮
-
2 # 含靈美文
很喜歡一句話,“活著總要愛著點什麼,恰如草木對光陰的鐘情”,是呀,如何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是門學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樣逍遙似神仙的自古就有,追溯到北宋時代,左手一壺美酒,右手一株桃花,文學大佬歐陽修的傳奇人生也讓我欽慕不已。尤其他那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中天明月、樓臺清風原本無情,與人事了無關涉,只因情痴人眼中觀之,遂皆成傷心斷腸之物,所謂“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所謂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自古“痴情者”層出不窮,而與風月無關,一切皆出自於人心罷了!有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01悅己悅人為何“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這句話讓我感觸最深?
人到中年,往往對人情冷漠看淡看透,有些人灰心冷意,變得很喪。而有些人卻始終飽滿熱情一片赤誠。這取決於各人修為,所謂“相由心生”。
我是介於二者之間,既有痴情的時候,亦有冷淡的時候。始終保持著“天蠍座”的本色,愛憎分明。
比如,一直喜歡閒暇時光讀書、寫字、旅行、聽音樂、瑜伽,侍弄花花草草……沉浸在一個人的慢光陰裡,感覺自己依舊是當年那個懷揣夢想的少女。而對於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和嘈雜無意義的社交感覺越發無所謂。
因為人到中年,所有得失已看淡,也不再糾結於愛與不愛,亦明白了人生無常,人人有痴情處,而有恨也是人生常態。
所以當看明白了人生匆匆百年不過是教會我們取捨罷了,就不再跟自己過不去。
我們可以接納那些有意無意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也可以接納一個人的從此不見。要相信自己,能陪我們走到最後的,一定是自己那顆勇敢而堅定的心。
02學做減法如何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每個人都有自己“深情”和“薄情”的時候,而如何深情如何薄情,因人而異。
對於我而言,人生海海,前半生追逐名利,喜歡很多很多人事物,總覺著一腔深情不夠用。
到了中年,我明白了人生的後半場註定是減法,真正屬於我們的其實很少很少,而最終能留下來陪伴我們的人事物也很少很少。
世界註定是無情的,因為能量守恆,得到的又失去,人生兜兜轉轉,最後我們又不得不回到原點。
自古多情總被無情傷,痴情的人往往最容易受傷,因為有一顆敏感又執著的心。
無情者只愛自己所以不在意身邊的人事物變更,所以他們更容易活得輕鬆自在!也更容易掌控自己的人生。
03努力逆襲看看身邊的勵志人物,都有極強的抗挫力,所謂平靜不是避開車水馬龍,而是在心裡修籬種菊。
人生充滿了無數的坑,而填坑力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才華。
《紅樓夢》裡寶黛二人都是情痴,然而也都有慧根。他們的痴情不被世俗理解,然而在我們眼裡卻是最美的,經久不衰。
可惜他們的愛情悲劇也是註定的,因為他們不懂得圓融之道,所以愛情沒有出路,最後無法生存。
如果他們能換一種心態,不一味為了自己的心求全,或者能有另一種結局。
不做情痴,不去恨,將風月看淡,過得通透和澄靜,讓自己的心時常歸零。不斷重新出發!不斷給自己補充能量!只為自己而活,只為自己所愛的人事物付出熱情,而其他時候,學會雲淡風輕。
-
3 # 何能爾1
《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
4 # 敏兒好學呀
最喜歡歐陽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對情痴最好的註解,悲而不傷。不需要有任何疑問,情感本來就是我們活在這世上的一部分,你推也推不掉,倒不如坦然接受它。
玉樓春
樽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這首詞是歐陽修在洛陽告別一位相好歌妓所做的。
“樽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在送別的筵席上,他心裡分明知道,這一回離開洛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也許這一回便是最後的分手了。可是為了安慰對方,仍然打算虛構一個回來的日期,以免她過份悲傷失望。不料自己這句話還沒說出口,對方已猜透他的心事。她那悽慘得說不出話的表情,分明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面。他舉著酒杯,一下子就怔住了,說不出一句安慰她的話。
看著她傷心難過的樣子,他恍然有所悟地說:“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人生來就是有情痴,離悲別恨,是人發自本心的情感,跟大自然的風雪月無關。
兒女情長中至純至美的哲學課題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永叔(即歐陽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一個普通的小兒女的離別,卻生髮出如此至純至美的哲學課題,在宋詞中,歐陽修是北宋第一人,好像也是最後一人。
自此之後,元遺山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清代的況周頤又寫下“他生莫做有情痴”的句子,都是對情痴所做的最好註解。只是,更喜歡歐陽修這句,悲而不傷。不需要有任何疑問,情感本來就是我們活在這世上的一部分,你推也推不掉,倒不如坦然接受它。
喜歡一個人,無關風與月。
-
5 # 百味寫春秋
一提到“一代文宗”歐陽修,很多人會立馬想到《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也不知因此影響了後世多少人,成為他們精神苦悶時的慰籍和寄託。其實除了《醉翁亭記》以外,歐陽修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他的《玉樓春》中的:
“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如果讀懂了這句詞的真諦,或許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就會有預防性的少些熬煎、少些痛苦。《玉樓春》宋•歐陽修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這首詞的全意是個故事:
在一個宴席上,詩人想告訴美麗的女子,自己離開後等會兒再回來,但是,還沒開口,女子如春天般美麗的容顏就己經變得慘淡。於是,詩人感慨,人應該是生來就有感情的。當我們心中因為分離而憂愁遺憾時,有些感情就會不由自主的產生,與外在的任何事情都沒有關係。
雖然我們也會被外在事情所影響,但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我們自己的心。
分離的宴席上,離別的歌曲令人傷心,所以請不要再寫新的離歌了。原本就己經讓人肝腸寸斷,糾結不己。可是既然離別是人生無法避免,那我們就要在這之前好好享受當下的美好。就好像我要看盡洛陽正在盛開的花,看到花都凋謝了,我才甘心和春天說再見。
為什麼會對“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這兩句詞摯感至深、情有獨衷呢?因為這裡有因果關係、有感應關係,還有富有哲理。這兩句話可用來解釋人遇到各種離別、分離帶來的痛與難,糾結與不捨。從而尋求解決之道,希望自己不要受外來的影響,自我解脫。
有的人卻不知這個理兒,如,有的遇到了情感上不好過去的坎兒,會覺得一切都變的好灰暗啊!其實一切都沒有改變,地球也還是繼續自轉,對於世界來說,你的痛苦與它無關。所以,我讚賞這句“人生自是有情痴”;但也得理解它的下語是“此恨不關風和月”呀!自我調理,自我理順自然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心理糾纏,儘快回到現實中去,就像詞尾說的“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這樣,盡情享受現在的美好。
結語我想,讀懂歐陽修這兩句詞的深意,對人生會不會多些幫助呢?
解題至此。
-
6 # 文學悟語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首詞抒寫了封建社會貴族女子的苦悶。庭院深深,簾幕重重,雨橫風狂,青春易逝,女主人公在層層束縛中得不到解脫。而“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兩句,則表現了她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悲哀。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這是一首餞行詞。結尾二句先以勸人“行樂直須年少”,又回筆自己“尊前看取衰翁”。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歐陽修幾經貶謫,歷盡宦海浮沉。此時雖在京師供職,然已兩鬢蕭蕭,心情不暢。因此餞別筵前,面對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衝口而出。無可否認,這兩句抒發了人生易老的感慨。全詞氣勢豪邁,通篇流貫,層層轉折,於無形之中蘊含了一股蒼涼鬱勃的情調。
-
7 # 一蓑煙雨晚釣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為什麼選擇這句話,這就要從背景談起了。
此句來自於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宋仁宗慶曆五年(一零四五),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後,他內心抑鬱,但還能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醉翁亭記》就寫在這個時期。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遊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複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後隱藏著難言的苦衷。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寫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醒心亭記。歐陽修的學生曾鞏的《醒心亭記》藉助記遊醒心亭,抒發了儒家關心政治與積極的人世意識,寫景記遊不是作者真正的寫作目的。醒心亭空亭翼然,吐納雲氣的空靈之美;登高遠眺,“群山之相環,雲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之美,也並不是歐陽修真樂之所在。歐陽修的真樂是“吾君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無憾於下,天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描繪出的正是一幅“天下安康,人民幸福”的安樂圖。歐陽修被貶滁州,仍然憂國憂民,他悠閒地遊覽醒心亭時心中卻澎湃著激越的政治豪情,得意門生曾鞏對恩師的內心世界瞭解得很清楚,從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出,歐陽修的天下情懷,這麼看來,醉翁之樂又豈止山水之間。
-
8 # 歷史小書館
歐陽修作為歷史上著名的大文豪,也是北宋文壇的扛鼎人物,在政治上也是盛名累累,後世人們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如此人物,名傳千古,創作的的詩詞文賦數不勝數。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此詩作名曰《戲答元珍》,是歐陽修被貶謫至窮鄉僻壤處後所作,意表困居山鄉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寬慰之情。歐陽修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後心緒難平,故詩中盡顯迷惘蒼涼之情,但他並沒有就此心灰意冷,仍舊錶露出了堅韌的抗爭精神,對未來仍充滿信心。
此詩開頭描寫此地荒涼蕭索,後又承前細寫山城僻陋之景,雪虐風饕,春雷中卻蘊孕生機一片,而深夜聽聞雁啼叫使我對故鄉愈發的思念,復又抒情感嘆,好似久病未愈逢新年,眼前的景色,都讓我思緒不寧,最後卻反思我曾經在洛陽享受過那樣絢爛的青春,這一生還有什麼不能承受呢?
逆境中卻堅韌不拔,困居山鄉依舊意氣不減,這種善處困境的思想值得所有人學習。這樣的詩句誰人不喜呢?反正我是感觸萬分,敬仰至極...
-
9 # 李敖發電機
“逸馬斃犬於道。”
歐陽修在翰林院時,常常與同院他人出遊。一次,見有匹飛馳的馬,踩死了路邊一隻狗。歐陽修說:“請你們嘗試描述一下這事。”一人說:“有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另一人說:“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歐陽修笑說:“像你們這樣修史,一萬卷也寫不完。”那二人說:“那你說呢?”歐陽修道:“逸馬斃犬於道。”那二人臉紅地相互笑了起來。
這個故事的主要思想,是強調語言文字應精簡,避免冗雜贅述,我們講話、寫文章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
10 # 楚籍魯裔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此句與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異曲同工之妙。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此句與“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有異曲同工之妙。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此句與“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異曲同工之妙。
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此句乃歐陽修“三上作文”的典故由來,歐陽修能被稱為一代文宗,與其努力刻苦讀書是分不開的,正如蘇秦的懸錐刺股,匡衡的鑿壁偷光,孫康映雪,車胤囊螢,都是歷代刻苦學習的榜樣與典範!
回覆列表
歐陽修字永叔,號六一居士,是北宋卓時期越的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傳世。
1. 寧用不材以敗事,不肯勞心而擇材。
出自宋·歐陽修《論李昭亮不可將兵札子》。寧可任用庸人而將事情做糟,也不肯用心去選擇適合的人才。這是歐陽修指責李昭亮之言,也是對中國曆朝歷代官場選人任人積弊的猛烈抨擊。
2.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
出自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仕宦,做官。此寫人生的兩大快樂:做官則出將入相,富貴則衣錦還鄉。因為做將相、富而貴,都能讓人羨慕,可以滿足人的虛榮心,從而引發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與快感。自古以來人們之所以熱衷於升官發財,原因正在於此。
3. 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
出自宋·歐陽修《尹師魯墓誌銘》。無,無論、不論。遇事不管難易如何,而都勇於去面對去解決。此乃讚頌墓主為人不畏艱難、勇於進取的品格。
4.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出自宋·歐陽修《醉翁亭記》。此言遊于山水之間,心有所喜,意有所得,就會借酒而寄託其情。
5. 臣恐地動山搖,災禍自此而始。
出自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奏議集一二·論修河第一狀》。我擔心大地震動,山嶽搖盪。,災禍恐怕要從此開始了。
6. 生而為英,死而為靈。
出自北宋歐陽修《祭石曼卿文》。活著要做英雄,死了要做神靈。
7. 自古天下事,及時難必成。
出自北宋歐陽修《送張洞推官赴永興經略司》。自古以來天下的事,只要能把握時機,再難的事也能成功。
8.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自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憂慮辛勞可以促進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卻會導致自身滅亡。
9.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出自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禍患通常是從細微的地方發展起來的,而那些聰明勇敢的人們,大多受困於他們所溺愛的人與事。
10. 為謀於未然,聰者或莫聽;患至而後圖,智者有不能。
出自北宋歐陽修《送張洞推官赴永興經略司》。在事情還沒有發展前,便進行謀劃,那些具有小聰明的人們可能不聽。等到禍患發生之後再去謀劃,即便是再聰明的人也不能夠挽回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