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地球都過了45億年了,至今地核還很熱,以後會有地核冷卻的一天嗎?
6
回覆列表
  • 1 # 蛋科夫斯基

    這個不確定。我們現在可以推測出地核主要有鐵鎳等元素組成。地核應該是固體,因為可以探測到有橫波的存在。

    核心半徑3470公里,大小相當於一個火星。溫度很高,大概有4000攝氏度以上。現在認為核心存在緩慢的核裂變反應,不斷地產生熱量導致火山以及板塊移動。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說非洲發現史前核裂變反應堆,其實這就是地球內外存在自然核反應的證據。

    也許會有一天地球內部核裂變消耗完了,那麼地核可能開始冷卻,隨之而來的是地球磁場消失,無法抵禦太陽輻射,大氣被吹走。最終變成火星現在的樣子。

    (我可以拋個磚,史前文明往地球裡塞了個火星。或者外星人把地球外面加上了地幔地殼改造成宜居星球。腦洞是個好東西。)

  • 2 # 都鳴

    哇!沒想過,看過一二部類似的科幻片。從物理上來測評,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的形態,當這個力消失時,地球就停止了。如何消失呢?一個是能量自然耗盡,一個是碰到其它力,抵消了力的推動。

  • 3 # 海螺008

    會的,早晚會冷下來。

    一,物質收縮的勢能

    地球內部的熱量,最主要的是地球形成時繼承下來的。物質收縮就會增加溫度,這個不僅僅是適用於氣體,也適用於一大堆的岩石,這是勢能轉化為熱能。這個勢能轉化為熱能今天也有,就隕石墜落。只是數量同地球初期比已經微乎其微了。

    太陽系形成之初的物質,今天還有剩餘,就是柯伊伯帶的碎塊,小行星、彗星等等,有很多岩石和冰塊。如果更原始的物質,則在奧爾特雲裡有,除了柯伊伯帶裡的成分,還有宇宙塵埃,氣體分子等。

    這些物質聚集帶來的熱量,由於地球龐大的體積,表面積相對來說就太小了,這使得散熱很慢,雖然發展到今天,地球表面已經是岩石了,但內部還是熔融的岩漿。

    地球早期地表也是岩漿,是經過近5億年才冷卻出地殼來的。

    二,放射性元素

    除了繼承的熱量,還有地球自身產生的熱量,就是地球元素的放射性,包括鈾這些超重元素,也包括普通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元素釋放的能量是持續性的,也會加熱地球,儘管很弱,但架不住數量巨大,時間夠長,還是因為散熱條件不好,它們聚集的熱量也可以讓岩石融化。

    三,外來的能量輸入

    外來的能量主要不是太Sunny,而是潮汐力,今天包括太陽和月球,而且月球更重要。潮汐力不僅僅造成海洋的運動,也可以造成地球內部岩漿的運動,這種運動當然也會摩擦生熱了。雖然不能與元素衰變的能量相比,但潮汐力的力量並不小,它可以讓月球自轉幾乎停止,也讓地球自轉減慢。地球生物化石上看,早期自轉較快,比如4億年前珊瑚化石看,可能當時一年有480天,那麼一天就18小時。有理論推算,地球早期剛形成時,自轉一週可能不到1小時。

    四,能量總有用完的一天。

    勢能就這些,衰變材料也坐吃山空,潮汐力很弱,所以時間會最終勝利。地球冷卻後,也就沒有多少地磁場了。星球的磁場主要是內部流體旋轉產生的,如果地球完全冷卻成固體,也就只有鐵鎳材料地核剩餘的磁場,強度也就很弱了。看看水星,因為鐵核巨大,所以還有磁場。磁場可以阻擋大部分宇宙射線。

    不過,人類可能等不到地球冷卻就會離開太陽系了,可能再過幾百年,就會有火星改造計劃,再過幾千年就會有臨近恆星的探索,一兩萬年後一定會有星際移民的,而地球冷卻是幾十億年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鐵樹菜板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