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星侃娛樂
-
2 # 開心就好嘟嘟嚕
其實《比悲傷更悲傷》這部電影,有很多想要去催淚的地方沒有感動到位,有很多可以更好的地方,但故事本身會催淚。這就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感覺表演有一些生硬,刻意為了流淚而哭,沒有很真實的表現出真正的作為一個絕症病人絕望的感覺,而且女主,自我認為,如果知道愛人的絕症,是不會這麼理智的選擇的,會珍惜所有的陪在他的身邊。
總的來說,沒有很感動催淚的感覺,但相比較於別的同類無病呻吟的悲情電影,已經做的好的太多了。
-
3 # 叨片兒
首先題主所問的問題並不是個例,並不是說只有《悲傷》這部電影出現了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這種現象很常見。其實就是電影市場叫座不叫好和叫好不叫座的兩類電影而已,這兩類電影其實沒有特別明顯的可比性,不過出現上述兩種情況的原因卻可以細究一下。
這類票房不錯口碑粉碎的電影這兩年其實還蠻多的。最讓人憤慨的大概就是去年的《愛情公寓》大電影了吧。首日票房3億,豆瓣評分2.7,可以說是創下爛片票房紀錄了!4天5億票房,最終票房還是5億......怎麼看都像是圈了一波快錢。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雖然沒有《愛情公寓》做的這麼過分,但是觀眾的評分還是將這部電影打到了及格線以下。
不過為啥爛片還能拿到高票房呢?以下兩點很重要:
前期宣傳做足,不斷地吊觀眾胃口。《愛情公寓》上映前還在微博之夜拿下了年度最受觀眾期待大電影獎項......名字得起好,《比悲傷還悲傷的故事》觀眾一聽這名字,這到底是個啥故事呢?好奇心上去了,再做點營銷增加點神秘感,前期票房自然也就上去了。不過電影的最終票房還得靠持續輸出,所以說純靠宣傳衝上去的電影,短期內票房面板可能很漂亮,但是難以持久而且還有可能被罵的狗血淋頭。
再說說為啥很多奧斯卡影片票房不高的原因:
電影就是為了拿獎去的。這類電影的目的很明確,他不是為了取悅觀眾,而是為了滿足奧斯卡高逼格的口味,曲高自然和寡。電影的型別並不討喜。很多奧斯卡影片雖然質量上乘,內容震撼,但是由於敏感或者沉重的話題,讓很多觀眾望而卻步,誰也不想在電影院哭個稀里嘩啦的。所以常出現叫好不叫座的情況。沒有過重的宣傳,奧斯卡鍾情於文藝片和劇情片,但這類電影並不是電影投資商的菜,所以很難拿到商業大亨的宣傳經費,以至於很多電影直到獲獎才被人所知。其實電影質量的好壞,本就不是票房的多少所決定的,沒必要執著於此,最重要的還是電影表達的內容和給觀眾帶來的觀影感受。
電影很苦情,男主為了自己的戀人能夠好好的活下去,下定決心在這裡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幫助女主找到幸福。而女主深知男主的用意,為了讓男主放心離開,裝作很開心的樣子。等到男主離開後自己也隨風離去。
這樣的情節的確有他不和邏輯的地方,現實生活當中是想不到有這樣的事發生的,但人們願意相信他,為什麼?因為他們內心裡都裝著對美好愛情的渴望,雖然故事很狗血,也不符合邏輯,但精心編排的臺詞,和演員精湛的表演,使得觀眾們潸然淚下,特別是最後的反轉,女主為了愛情殉情,好多觀眾直呼受不了,怎麼可以這樣編排那?說明這部電影他和群眾有共鳴之處,讓人們在觀看的同時,也順便知道了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多麼的幸福,要珍惜現在的那個他或她,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惜!這些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