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躍躍的單身奶爸vlog
-
2 # 小學生家長必讀
非常認可一句話,你做的越多,孩子會的就越少,全能型的家長,有時候要學會示弱,尤其不要包辦孩子的事情,有個好辦法,永遠把孩子當成家中的一份子,凡事一起商量,聽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逐漸全能,我們逐漸放手。
-
3 # 京城早教師奶爸Andy
首先先普及一個基本概念:“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佈的行為。
簡單的說就是對一件事反覆的失敗之後對於這件事不再有希望了。
那麼回到題目,全能的家長為什麼會讓孩子帶來習得性無助的感覺?
從一開始“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就能發現不管是什麼樣的家長,全能的還是無知的還是高學歷的,這個背景限定對於是否給孩子帶來了習得性無助沒有任何關係。只要家長讓孩子在經歷對於某一件事不停的失敗感或者挫折那麼久而久之就會對孩子形成習得性無助。比如有幾次考試家裡寶貝考的不好,寶貝在學校被老師說學習差,回家又被父母說自己學習差。反覆經過幾次考試可能都沒考太好,那麼下一次考試還沒考孩子心裡就已經不想考了,也告訴自己:“我肯定不及格!”這也就是現在我們在教育界提到的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久而久之讓孩子變成了標籤裡的人!
講一個我在一線的例項:寶寶2歲8個月,寶爸高中老師,寶媽小學老師,寶寶的奶奶退休幼兒園園長。一家人帶寶貝來到早教中心,寶媽和奶奶上來就說自己的育兒多麼有經驗,之前帶過多少學生都很出色。總之先告訴早教指導師,人家帶孩子是專業的,不用早教老師說太多。唯獨來早教希望孩子能有多一點社交,因為寶寶馬上3歲但是卻不愛說話,不和別的孩子交流,來到早教環境裡看到那麼多玩具和小朋友也不去融入就是一個人安靜的玩爸爸給的玩具。
在整個和家長的交流中孩子想要去玩一個小汽車,也是小聲和媽媽說,一旦媽媽拒絕孩子就乖乖的坐在旁邊不再有任何動作,乍一看這個孩子特別聽話。寶爸寶媽也引以為榮!
但是我要說,這就是典型的“習得性無助”的一種!試想一個馬上3歲的男寶寶正是自我人格獨立出現的時候,有經歷的媽媽們都知道馬上3歲的男孩有多淘氣!但是眼前這個寶寶卻在自己最應該淘氣最活潑的時候乖的像一個木偶。
什麼是對孩子好呢?從國家政策和現在最流行的各種教育理念我們可以總結出:“讓孩子在自己的年齡做這個年齡本性應該做的事”才是真的不違背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例子中的寶寶明顯已經沒有了馬上3歲的孩子應該有的本真天性,那麼試想寶貝是經歷了多少次嚴苛的規則教育和限定之後終於放棄了自己本性的意志,變成了言聽計從的“好”寶貝!
以上就是一個孩子被迫“習得性無助”自己本性的例子。那麼我們可以看出父母乃至奶奶的教育文化背景都不低,但是依舊讓孩子變得丟失了本性。所以孩子是否有“習得性無助”和家長的背景關係不大,而是要看家長是否有健康正確的育兒理念。
回覆列表
全能的家長什麼都幫助孩子去辦理,沒有放手給孩子去經歷,當他一個人遇到事情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以前都是家長幫助完成,也就類似於人們所說的巨嬰!他沒有經歷過,從小沒有這種習慣。意識裡自己什麼都不用做,當遇到即使很小問題的時候不懂去做的時候都會讓他感覺到無助。解決的方法就是家長們不要害怕孩子失敗或者傷到,多放手,多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