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欣閱
-
2 # 鴻飛001
說來話長,這關係到孔、孟兩位聖人去世之年齡。孔子去世的時候是73歲,而亞聖孟子去世的年齡為84歲於是民間產生一種說法即:73,84,閆王不招自已去!逐漸在人們頭腦當中炫染成了人生的極限年齡似的!甴是造成許多人對這兩個歲數忌憚與恐其實超過這個歲數的人很多!習慣了也就那麼著了。
-
3 # 黎均其
過去醫療條件差,到了這個年齡的人、兒女們也開始進入老齡人行列、也要去陪伴他們孫輩,沒有更多精力和時間來陪伴更老的父母親,一旦身體有所不適,身邊無人照顧,是最容易出事的年齡段。
-
4 # 使用者85723987583
這是來源於過去的一句俗語:73、84閻王不接自己去。說明人到這個歲數了,就離死亡不遠了。所以說人老了還是怕死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怕也沒用,關鍵是自律,珍愛生命,健康開心的過好每一天,能做到壽終正寢最好。
中國民間俗語有云“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的話的意思誠然如字面,人到了73、84歲,差不多也就到了離世的年歲。
上面這句話與其說是迷信,我更傾向於說是一種民間智慧,這是千百年來普通老百姓對人壽命的精闢總結。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映證:
一、古時候的人類壽命其實普遍不長古時候有句話:人到七十古來稀。試想,中中國人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均壽命只有30歲。人民生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家中的男孩子通常十幾歲的時候就被徵召入伍,能夠全身而退的並沒有幾個;另一方面,當時全國的農業生產技術低下,人們面臨飢餓、野獸、天災等各方面的威脅,能夠活過30歲已經實屬不易,更不要說73、84了。到解放前中中國人均壽命不到60歲,原因也是類似的,主要還是生活環境不好,生產力低下導致的。因此七十多歲去世的老人,在那個時代看來數不勝數。
二、人作為動物所共有的生物規律和特性中國還有個古話叫做“七十不留食,八十不留宿”,意思就是不要留七十歲的老人吃飯,他可能在飯桌上就過去了,不要留八十歲的老人過夜,他可能在睡夢中就過去了。這說明老人在七十歲、八十歲這個階段,身體各項機能都已經衰弱到很脆弱的程度,很容易突發狀況。例如我們都知道,正常情況下貓和狗的壽命基本在10-15年,烏龜的壽命通常可以達到100年以上。人類作為生物中的一員,同樣具有這樣的壽命特性。
三、孔子和孟子的影響“聖人”孔子和“亞聖”孟子對中中國人的影響可謂無處不在。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去世,去世時72歲,按照中中國人加一年虛歲的習慣,可以認為孔子在73歲去世。孟子出生在公元前372年,去世時公元前289年,當時83歲,加上虛歲後正好84歲。因此,老百姓認為,聖人和亞聖都活不過73、84歲,普通老百姓肯定也要面對這個坎。
四、玄學最後的說法就是玄學了,無非是與中國古代干支紀年、五行相生相剋等內容有關。例如身邊有認識的老人,在73歲或84歲時候遭遇天災人禍,或者是飛來橫禍,死於非命,大家可能會口口相傳,不斷加強“73、84是兩個大坎”的概念。
最後我想說的是,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我們要有一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和生死觀。73或84歲,在有的人眼中是短暫的,在有的人眼中則無比漫長。無論是活到73歲,還是84歲,笑對人生,讓自己的一生充滿意義才是最重要的,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