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皓哥的歷史英雄譚
-
2 # 交個朋友吧30727421
原因:帝國龐大 蠻族都來 暴君統治 官員腐敗 內戰混亂 勾心鬥角 部隊渙散 敵人太多 拿錢求和 引狼入室 步步逼近 踏平羅馬。
攻擊掃蕩羅馬帝國的歐洲力量主要是: 凱爾特人 日耳曼人(包含法蘭克人 阿勒曼尼人 哥特人 ) 不列顛人 撒克遜人 昂格魯人 朱特人 蘇維匯人 汪達爾人 柏柏爾人,毀滅了龐大單一的羅馬帝國才有今天歐洲非洲許多國家和文化出現,亞洲力量我只知道:匈奴人 (上帝之鞭-阿提拉)。
後期的羅馬帝國之所以擋不住蠻族,主要是由於自身的衰落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先說外部環境。
在羅馬帝國末期,當時的地球處於小冰河期,氣候的變化使得氣溫大幅度降低,農作物大量減產,牲畜也無法在這種條件下正常繁衍,當時氣溫甚至低到了連地處北非的羅馬帝國傳統產糧地埃及都出現了下雪天,可想而知處於帝國北部和東北部的蠻族的情況,所以蠻族為了生存,也在不斷向羅馬帝國的邊境進行遷徙,甚至於直接進攻來獲得土地。另一方面,當時突然出現的匈人部落也在不斷西遷,強悍又神秘的匈人驅趕著大量蠻族部落逃離他們,更加加重了蠻族遷徙的劇烈程度,其中,燒掉羅馬城的西哥特人就是兩種因素混雜的典型蠻族部落。
而至於羅馬帝國自身,同樣是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羅馬帝國在此之前長期遭受戰亂,羅馬五賢帝之後混亂的帝位更迭使得內戰不斷爆發,尤其是三世紀危機時期,羅馬帝國甚至一分為三,西方叛亂的高盧帝國和東方分離的帕爾米拉帝國都歷經多年才被重新統一。長期的內戰摧毀了羅馬的經濟民生,使得其經濟趨於崩潰,一直到君士坦丁大帝和狄奧多西大帝才有所恢復,但是兩者都只是恢復了後來的東羅馬帝國範圍的經濟與秩序,而古老的西部國土則沒能得到喘息。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羅馬本身是奴隸制大帝國,從五賢帝中的哈德良大帝開始,羅馬帝國便停止了對外的大規模征伐,喪失了外部奴隸的補充,再加上自身奴隸規模的縮減,帝國本身的經濟更是愈發衰落,再加上前文提及的氣候變化,也使得帝國的農業遭到巨大的打擊,經濟更加衰落。
另一方面,羅馬帝國本身是一個多民族帝國,本體拉丁人人數十分稀少,難以形成凝聚力,無法號召人民對羅馬帝國這個政治實體產生像樣的感情,而羅馬帝國後期很多的皇帝多是外族,他們有的是北非土著後裔,有的是亞美尼亞人,有的甚至是阿拉伯人,並且越到帝國後期,國家上層越來越蠻族化,使得無論是國家凝聚力還是統治能力都愈加低下。這種情況在軍隊中則更加明顯,蠻族士兵越來越多,部隊軍紀越來越差,戰鬥技能也在下降,甚至於羅馬軍團早期的營地建設技術和醫療技術都近乎失傳,以至於後來查士丁尼的羅馬遠征軍竟然幾乎都由僱傭軍組成。
特別是羅馬帝國表面上只需要應對來自歐洲的蠻族,但實際上,羅馬帝國四面受敵,出去了西北方、北方和東北方的蠻族部落外,西南的毛裡坦尼亞人,南部沙漠的葛拉瑪提亞王國,埃及南部的衣索比亞人,東南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遊牧部落和東方反覆無常的亞美尼亞王國都會對脆弱的帝國邊境產生威脅,更何況,帝國正東方還有同樣繁榮強大的薩珊波斯帝國,帝國軍隊面對這些強敵可以說只能勉強抵抗。
所以總的來說,羅馬帝國之所以抵擋不住蠻族,主要是由於自身經濟的崩潰,國家的蠻族化以及四面受敵的惡劣戰略情況還有氣候的劇烈變化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