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2

    子:張廷瓚,張廷玉,張廷璐,張廷王綦,張廷瑗,張廷瓘。

    女:長女,次女名不詳,三女張令儀。

    張廷瓚,字卣臣,號隨齋,是清代名臣、文學家、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老宰相)張英的長子。康熙十七年中舉人,次年(1679)考中己未科二甲二名進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歷官日講起居注官,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二十六年典試山東。後官翰林,侍讀學士。康熙御駕三徵絕漠,皆扈從。不幸先於張英而卒。有《傳恭堂詩集》五卷。

    張廷璐(1675-1745),字寶臣,號藥齋,張英第三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應鄉試列副貢;五十二年再應鄉試中舉;五十七年赴會試中一甲第二名(榜眼)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入值南書房,遷侍講學士。

    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學政,因罷試事坐落職;旋即又重新授為國子侍講,擢國子祭酒,遷詹事府少詹事;七年,擢江蘇學政;十年,典浙江鄉試;十一年,擢禮部侍郎,再督江蘇學政。乾隆九年(1744),主持江西鄉試,後辭職還鄉,被稱頌為“三朝舊臣,後進楷模”;十年,病逝桐城。一生好學,詩宗唐名家、文法宋諸子,著有《詠花軒制義》、《詠花軒詩集》傳世。

    擴充套件資料:

    軼事典故

    六尺巷

    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

    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節儉濟貧

    張英60歲大壽時,他的夫人計劃專門僱一個戲班子唱一場”堂會“,並設宴款待那些前來賀壽的親朋好友。張英得知後,堅決不同意他勸說夫人放棄這一計劃,並用這筆錢做成了100件絲綿衣褲,施捨給行走在路上的窮人們。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歲有什麼要告訴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