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山治水
-
2 # 西蜀府河人
主要是水害工程太多,導致地下水位越降越低。
地潤天和。地不潤則天不和!
地下水位和天氣有著密切的聯絡。水,具有降溫作用。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溫度就會升高,熱空氣上升,阻擋降雨雲層靠近,形成久旱無雨。
只有強過熱空氣的強降雨雲層才能靠近,所以如今我們頻繁看到:短時的強風、強降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地下水位低,無雨必旱。
久旱必澇。水,具有吸附效應。乾燥的毛巾沒有溼毛巾吸水,這是基本常識。乾燥的土壤也同樣如此,下雨時,雨水不能及時滲透到地下,補充地下水。所以只能在地表橫流,裹挾著泥沙泥土沙石,體積成倍增加,形成嚴重的洪澇災害。所以我們的先輩早已總結出“久旱必澇”,“大旱防大澇”的自然規律。
地下水位降低,土壤長期缺水乾涸,沙化,萎縮,疏鬆、形成沙漏,所以會出現天坑地陷,山體滑坡。
地下水位越降越低,還會使地下板塊間失去應力平衡,造成頻繁地震。
水利工程是調節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到達興利除弊的工程。
地下水位降低,說明我們的水利工程出了問題。由於認知的片面而走入誤區!
“水者,地之血氣,如經脈之通流者也。”水是大地母親的血氣,江河猶如大地母親的血脈,通暢徑流,潤澤大地。看到河岸被洪水沖毀,大禹的父親鯀就用息壤封堵堅固的河岸,如今我們用的水泥修築堅固豪華的水泥河岸,為了所謂的“節水”還將河道整體防滲漏。由於認知的片面,無意識地封堵了大地的血脈——江河。
導致江河水不能潤澤大地,地下水得不到江河水的補充。所以,地下水位越降越低。地不潤,天不和,所以會出現如今所看到的:無雨必旱,不下雨就幹;旱久必澇,一下雨就淹。強風、強降雨,山體滑坡,天坑地陷、地震頻繁。
“已來的後必再來,已行的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我們不過是用水泥替代息壤,修築堅固豪華的水泥河岸,重走了鯀治水的老路,重演著鯀治水的故事!
-
3 # 倔強的小蟲
生態系統恢復不是短期能見效的,原始的、完整的生態不只是茂密的樹林。它包括高大的喬木,中間的灌木叢,下層的草和苔蘚等。
這樣完整的生態才能最好的涵養水分。而我們山上的大樹都砍伐完了,山上薄弱的土層都沖掉了,樹都是種上去的單一樹種,大雨下來根本就保持不住。
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好好保護好我們的山林,大自然的自我修復還是很強大的,相信再有幾年,我們會等來青山綠水的。
-
4 # 九洲靈能
以前小的時候,就是雨水乾旱之年,也就是一樣的一個源泉所流出來的水的最少流量比現代的源泉所流出來的流量還強得多了!以前的那些源泉到了乾旱之年都沒有斷流過,而到了現代的社會,就到處見到了斷流乾旱的源泉,以前的很多小河流,小溪流都沒有斷流過,為何現在連很多的小溪流,甚至是還有很多的小河流也被斷流乾旱的了!而現代的很多源泉小河流,小溪流為什麼一到乾旱的季節都斷流了呢?對於這樣的事,則有很多的人就會迷惑不解的了!對於一到乾旱的季節有很多小溪流和小河流被幹旱之事,就是地下河被人工挖礦,抽石油,挖地鐵,挖各種各樣的隧道都挖通了所造成的!一到下大雨,則地下河的洞口沒有很快的消去了大量的水流,則地上的大水就會氾濫成災,一到天晴一兩個月,則有很多的水就從被人挖通的各種各樣的地下隧道吸進去流向其它的地方所產生的源泉斷流的情況了!
-
5 # 基層林業
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探討!類似的問題還有:以前山上沒什麼樹,一下暴雨,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現在山上長滿了樹,依然還會發洪水。其實,這涉及到大環境與小環境的辯證關係,以及大環境、小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作用。
中國南方天氣潮溼,雨量充沛,北方氣候乾燥,降雨較少,這是大環境,決定著兩個地方不同的氣候特點,因此,南方的降雨永遠比北方多,不管是荒山禿嶺,還是綠樹成蔭;北方降雨始終少,無論你樹種的再多也不行,在大環境面前,小環境作用不大,只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如北方植被好的地方肯定要比植被差的地方更溼潤一點。
相同的道理,因為受各地地形、季風、海洋、光照等影響,地球上有一年下不了一次雨的乾旱地區、也有雨水不斷,難得天氣晴好的雨林氣候,這也是受全球大環境影響,與所述氣候帶的植被情況好壞關係不大,大環境永遠決定小環境。
首先,可能這個問題是特指今年發生在中國安徽、江西、山東等少數地方的特大幹旱,但是,這只是個案,是很少見的,在安徽,今年的乾旱至少是70年未遇的旱災,只是偶然,不具備普遍性,對於長期氣候趨勢而言,毫無參考意義,因此,不能就此斷定以後這些地方會持續出現乾旱天氣,與該地樹木多少關係不大。
最後,雖然當地森林資源多寡的小環境對全球氣候的大環境影響不大,但調節作用依然存在,我們還是要多種樹,切實保護森林資源,打造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園,享受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回覆列表
一現在中國大面積的山體雖然有森林覆蓋,但山體體表水系生態遭到破壞,無法對雨水進行轉化利用,大多雨水形成山洪流失,這是一個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內地區大面積地表水流失,水蒸發量減少,空氣乾燥,海洋暖溼氣流流進的過程中被幹燥的空氣稀釋,很難形成有效降雨,因此降雨量逛逐年減少,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是增加乾旱內地地區地表水的覆蓋面積,促進和恢復水的良性迴圈。長江流域在80年代以前,水迴圈處於一種良性迴圈的狀態,是因為長江流域存在大面積的冬水田,一畝冬水田可蓄水120立方,補充地下水600立方,可蒸發水600多個立方的水,這祥每畝冬水田每年可處理一千三百多立方的水,長江流城當時應該有近兩億畝的冬水田,也就是說兩億畝冬水田可處理二千多億立方的水蓄存長江流域的天地之間,對促進長江流域水的良性迴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千百年來一種耕作方式,保住了長江,可是現在大面積的冬水田消失,兩千多億立方的水流失了,這就是近年來一長江流域水系生態環境惡化,水迴圈失調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