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甫長吟

    王莽在歷史上是鼎鼎大名的人,被後人與曹操相併論,稱為“莽操”,但是王莽和曹操不同,王莽篡漢只在“軟實力”上下功夫。 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盛行,天人感應實際上就是皇帝加強統治的一種手段,這種把戲,歷朝歷代都用過,在這方面最熟練的當屬王莽.公元元年,王莽已經官至大司馬,他暗示手下官員敬送白《古人認為是吉祥物》,王莽就將這件事上報太后,太后大為開心。

    王莽眼看有效果,就大做此事,此後祥瑞出現一次,王莽就升官一次,最後當了“假皇帝",這個時候,梓潼文人哀章,作了個銅匱。匱裡的兩個書檢上,分別署著“天帝行璽金匱圖”、“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意思是上天要皇帝傳位給王莽。王莽大喜過望,接受了禪味了儀式,當上真皇帝。

    但是,單靠祥瑞,還顯得有些單薄、零碎。等到王莽準備篡漢自立之時,便需要一種更全面、更系統、的輿論。大司徒陳崇,上了一封奏章,歌頌王莽的功德,將王莽的功德歸納為十二個方面,如“貧而樂、富而好禮”,“剛正不阿、不畏強權”,“深執謙退、推誠讓位”,“去奸除惡、功追周公”等等。

    文章廣徵博引,用盡一切美麗辭藻來吹捧王莽的功德,說他“折節行仁,克己履禮,拂世矯俗,確然特立;惡衣惡食,陋車駑馬,妃匹無二,閨門之內,孝友之德,眾莫不聞;清淨樂道,溫良下士,惠於舊故,篤於師友”,簡直成了封建道德所提倡的一切美德懿行的典型和化身。奏文還一一歷數王莽“建定社稷”的豐功偉績,慨嘆自己能親臨其時是不虛此生。認為王莽堪稱是空前絕後的聖人。

    至此,王莽篡漢已經成功

  • 2 # 如夢令7

    此事才得從漢成帝說起。

    漢成帝在位時,當時的漢朝的政權還牢牢地握在王政君家族之中。朝廷中皇帝甚至做不了主,還得看王氏家族的眼色。這使得漢成帝自暴自棄,整日沉溺酒色之中。有名的美女有趙飛燕和趙合德。

    當時的王氏家族可謂風光無限,個個生活奢靡。但是看官請注意,這時只有王莽此人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奮好學。我想當時的王莽佈下了一個很大局。或者當時他還沒有稱帝的野心。

    很快,漢成帝以為整日飲酒過度不幸駕崩。漢哀帝即位。漢哀帝可謂一遇董賢毀終身。漢哀帝非常愛董賢。賞賜無度。董賢無能,甚至能做到大司馬的職位上,漢哀帝甚至有傳位與董賢的想法。漢哀帝身體本來就不好,年紀輕輕就去世了。而董賢當時也僅僅是依靠漢哀帝這一位無實權的靠山,無法發展自己的黨羽。所以靠山倒臺之後,附庸的他的下場當然也只有死,很快,王莽以禍害先帝知名誅滅九族。當時的王莽已經成為王政君眼前的大助手。

    趙飛燕因為協助漢哀帝稱帝有功勞,被尊為太后。王政君為太皇太后。在定下一任君主時,王莽向王政君提議擁立九歲的漢平帝登基,當時王莽被舉薦為大司馬。

    而且因為皇帝年幼,證權由王莽代理。這時的王莽可謂大權在握。全靠他之前一點點鋪墊,打敗競爭對手,獲取王政君的信任。王莽真會哄王太后高興。這也算是一個本領。

    起初,他被封為代理皇帝。後來他不在滿足這個稱謂,稱帝野心已然形成,逼迫王政君交出玉璽,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當時王政君才看清楚他的真面目,但是為時已晚。

    王莽自始至終都隱藏自己稱帝的野心,做足表面功夫,把大家都給騙了,等到時機已成熟,迅速抓緊時機,不過王莽建立的王朝曇花一現,很快也就推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鐵率國足戰東亞杯,是鍛鍊新人還是裡皮不願帶隊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