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56175603979

      含羞草的品格

      含羞草,很多人是喜歡的。用手輕輕碰它一下,它那毛茸茸的葉兒頓時閉合起來,帶刺的枝兒也脈脈含情地低下了頭,多麼像一個羞澀的少女!“含羞”二字,大概就是由欣賞它的這種嬌羞姿態的人“賜予”的吧。然而,它受到觸動所以合上葉片,垂下枝條,只是為了避免風、沙、雨等外界物對自己的身軀(枝、葉)的侵襲和破壞。用生物學的名詞說,叫生物的刺激感應性。這正是保護自身不受傷害、正常發育生長的條件。所以有人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知羞草”。這“知羞”兩字,才更能表現它的品格。這使我聯想到了人。

      “懂榮辱,辯邪正”,歷來是我們民族的美德。我們有“知恥為勇”的格言。早在兩千多年前,荀子就教誨他的弟子說:“不知羞恥,乃不能成人。“人一生下來,當剛剛能夠感知事物的時候,母親不就教他知恥嗎?孩子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吃,母親就用手劃他的小臉蛋:“羞,羞,羞!”及至進了幼兒園,孩子做了有礙集體的事,受到老師的批評,也總是羞得低下頭,擺弄小手和衣角。可以說,天真的童心是懂得光榮和羞愧的。人長大了,是非界限更清楚了,本該更知羞恥,浩劫之年劫走了某些人的是非觀和羞恥觀;經過撥亂反正後開展的全民文明禮貌的薰陶,他們重新找回了它。

      知羞草的“知羞”是為了保護自身不受傷害,做為正常發育生長的條件罷了。而“知羞”,對一個人來說,大抵是一種自我意識,是由於某種行為而產生的道德感情上的慚愧和負疚感吧。從社會輿論上看,它又是社會對違背集體利益或他人利益的人的一種懲罰,使其感到羞愧而痛悔。如果一個人連羞恥之心都沒有了,做了損害集體和別人的事甚至臉不紅、心不跳,那可以稱作心死。“哀莫大於心死”,這是很可悲的。從這具意義上講、知羞,是進步的嚮導;不知羞,是墮落的開始。不知羞的人,對此能不嚇出一身冷汗嗎?知羞的可貴,在於能進而使人自責、自戒、自勉。這使我想起歷史上“趙概投豆”的故事。宋朝的趙概,一天裡要是產生或做了自己光榮的一個好念頭或好事,就取一個黃豆投進盒裡;更是產生或做了一個使自己羞愧的壞念頭或壞事,就取一個黑豆投進盒裡,以此自勉,天天長進,終至投進盒子裡的黑豆越來越少,黃豆越來越多。

      當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所包含的榮辱觀,有很多更重要的內容和意義。我今天想說的只是培養一個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要從啟發和培養他們知榮辱和向上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5歲以上的女孩子應該離家近一點,還是繼續留在大城市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