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豆豆老爸育兒經
-
2 # 魚小渝
其實,所有的父母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都會經歷信心建立→信心動搖→信心崩潰,太正常了。
輔導作業前內心活動:我今天一定要穩住,要有耐心,他/她是我的孩子,只是個孩子。
輔導作業時:不行不行,我忍不住了,然後奔潰大喊大叫。
一般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我們對孩子的期待過高,同樣一個問題,你覺得很簡單,教了很多次,孩子還沒有學會,耐心好的可能再教幾遍,耐心到頭的可能就開始砸作業本了。
2.孩子寫作業拖沓,分心。父母一直一直重複幾句話“快做!快做!別弄筆,別扣紙!要我說幾遍,眼睛看著題!!”
3.明明昨天才教過的問題,今天又不會了。是不是故意氣父母的。
以上大部分問題,都歸結於一條,我們總是在替孩子做決定,做選擇,做指導。
大部分父母總覺得自己給孩子做的不夠多不夠好,每次輔導作業吼孩子,是自己修養不夠,是自己的問題。其實我覺得父母完全不必如此。
著名的教育學家尹建莉在她的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裡說過對於輔導孩子作業的態度,屬於不管。讓孩子自己完成作業,自己來定製學習計劃。可能剛開始的時候會很難,但是隻要循循漸進的引導,是可以做到的。
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完成作業的。
這對於孩子今後有數不盡的好處,我們做好引導作用,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作業,自己負責。
對於父母,是一種解脫,對於孩子,也是一種成長。
當讓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還是需要一些輔助,這時候,只要我們做到,不把孩子的程度與自己的程度想對比,不把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如果孩子還是不會,就換一種方法教,如果還是不會,那就放過孩子,放過自己,總有一天會的。
別焦慮,家長的焦慮是會成倍的感染孩子,讓孩子懼怕學習,這樣反而起到了一個反方向的作用。
總之一句話,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分數不是衡量標準,一個情緒穩定,內心Sunny溫暖善良的孩子,慢慢的也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好的。
回覆列表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不需要太糾結,絕大多數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忍不住發脾氣是正常的。我想題主提這個問題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怎麼樣才能夠少發脾氣,甚至不發脾氣。
調整心態,降低標準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是不是家長把這個標準定得太高了。孩子們的理解力、接受力和自控力,不能與大人相比,不要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把標準盲目地定得太高,孩子也夠不著。
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多些耐心,溫柔點。每當要發脾氣的時候,試圖控制自己的情緒。還可以在孩子的書桌,寫上“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便時時提醒自己。
也可以在自己快發脾氣的時候,去做別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情緒。實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可以換爸爸或媽媽輔導。
求助外部幫助如果自己的脾氣實在難以控制,輔導作業已經嚴重影響了親子關係,那就可以找一個晚託 或者輔導機構來輔導孩子的作業。給自己留段時間來練習如何控制情緒。待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時候,再來由自己的輔導
曾經有人說過:只見過輔導小學作業發脾氣的家長,從沒見過輔導孩子高中作業的家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們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也越來越小,我們要珍惜這短暫的時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