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熟了的螃蟹

    施恩莫望報!

    父母養育子女就是父母恩。自己年老了,子女報與不報,我們都已經左右不了。

    而且,作為父母,養育孩子是為了養老嗎?現在還會有幾個人有這種概念?

    生養孩子,培養孩子是使我們的人生更完整——父母是利益既得者。至於孩子不孝,大都分是父母的教育問題。而無法照顧,那就是客觀因素了,也不能說孩子是白眼狠。

    再說句直白的話:“孩子來的那一刻,你並不是想要個孩子,而是在享受那過程”。連傳宗接代的想法都沒。

    所以,享受養育孩子的過程,那就是我們的收穫。至於,老了以後孝不孝,照顧不照顧就當成是額外收益。有收益就高興,沒有就平常心對待。

  • 2 # 大深妹兒

    不是,孩子是兩個人的結晶,一個家庭如果沒有孩子日子應該很單調,培養子女是生活的寄託,只求他們好好的。任何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是無嘗的付出,只求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樂成長,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只能自己體會。

  • 3 # l32156798

    一輩接一輩,馬連線棒存。現在基本小康生活,吃喝消費比70年代主席都吃的好,光談發展,不比過去,兒女不知過去苦,誰說也聽不進,特色社會要講科學,求經濟,一帶一路,更上一層樓。養兒不求兒,能動者就掙錢,不能動找政府,一戶能養4個老人,誰都難。

  • 4 # 北斗星5529

    人的進化初級階段和動物的本能應是一樣的,傳宗、生後代。對生下的後代也沒什麼期望。後來的進化人的大腦思維越來越發達,並且有了穩定的住處穩定的家庭,年老喪失了勞動生活能力,對後代產生了依賴和期望。隨著語言文字文化的發展,又派生岀很多說教,如孝順仁義禮貌等等等。這是從人的本能和舊的傳統觀念上來理解。

    現在觀點來理解,父母生子女是本能、生理活動,生下子女後,是血緣關糸同時父母與子女也是權利和義務關係。也就是說孩子岀生後,父母有義務將孩子扶養到成年人。父母年老喪失體力後享受權利,子女有義務照顧贍養好父母。這是法律規定。

    對子女不孝敬老人的做法不應一概都指責。應分清幾個方面: 一是生下子女後,父母是否履行了扶養義務?(有不養或虐待子女的惡父母),子女長大成人,父母年老,子女卻不盡贍養義務。對這樣的子女應理解,不應抨擊。二是父母履行了扶養義務,年老了,子女有錢有時間有體力卻不贍養老人,這樣的人應受抨擊或訴助法律解決。三是有的父母八九十甚至一百多歲,其子女也六七八十多歲,自己想照顧贍養父母,但體力的確不支,心有餘而力不足。照顧老人要比扶養小孩困難多的多,老人體大身重四肢僵硬,不容易搬動,小孩子一般十斤左右,一隻手可掂起兩個。所以,不要總說父母可照應幾個孩子,幾個孩子照應不了兩個有的可能是一個父母。情況大不一樣不可比。對這樣的情況應諒解。四是子女工資低,還要扶養下一代,長期照顧臥床父母生存己困難,必須出門打工掙錢才能維持生計,這樣情況也不應指責。五是贍養方法不一定必須是子女親力親為,養老院請保姆家政鐘點工等都可以,做到這些,不能說子女不孝。還有不少原因,不再敘說了。

    除去這些原因,父母培養子女不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後繼有人嘛!確切的說父母生子女是本能生理需要,生下後,有的父母想把子女培養成龍或鳳,有的希望子女平安一生等各種願望。但根本的本能的還是傳宗。這是動物的共性本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牌號都有什麼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