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者富貴
-
2 # 共和國的兒子
知已知彼,如果家境及個人沒有成家的能力和條件,有自知之明,這是一種適應現實的自我心裡調整。如果不是,而且在十七八歲到二十三四歲間都沒對異性產生感覺應該就是反常,生理或心裡有一定問題
知已知彼,如果家境及個人沒有成家的能力和條件,有自知之明,這是一種適應現實的自我心裡調整。如果不是,而且在十七八歲到二十三四歲間都沒對異性產生感覺應該就是反常,生理或心裡有一定問題
三十歲不想找物件,絕大多數都是正常現象。這還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
現在社會發展了 ,人們對社會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也對自身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質量要求 。
過去貧窮的時候 ,人們對生活的要求比較簡單 。吃飽穿暖, 就是很多人的大願望了 。那時候人們結婚 ,一方面是自身需要和社會風俗,另一個原因,也是為了找另一個人報團取暖,共度時艱。是生活環境使得他們必須聯手應對 。那時候的愛情 ,是一件浪漫的事 ,也是可以成為大家笑談的一件事 。當然 ,如果是因為愛情 ,而最終走向了幸福生活 ,也是一件極令人羨慕的事 。
在那個年代 ,評價一對夫妻的最重要標準 ,是日子過的好不好 ,其次 才是感情好不好 。我有一個同事 小張,是一個退伍軍人 ,當時他家裡很窮 。但是小夥子很帥 ,為人處事又靈活又得體 。他進廠的時候是臨時工 ,在食堂做飯 。因為各方面都不錯 ,破格轉成了合同工 。但是,無論臨時工還是合同工 ,都是農業戶口 。現在是農業戶口高人一等 ,那個時候是非農業戶口高人一等 。
在那個找物件需要媒人的年代 ,小張和一個姑娘,自己確定了戀愛關係 。姑娘還是一個正式工。
但是姑娘家裡就不同意了。認為姑娘跟著小張會一輩子吃苦受罪。因為,農業戶口已經定型了小張一輩子的收入和前途。小張請了三個媒人上門提親 ,姑娘的家裡堅決不鬆口。姑娘則堅決要跟小張過一輩子。一個是咬定青山不放鬆 ,另一個是泰山壓頂不彎腰 。後來是廠裡主持了他們兩個的婚禮 。後果是,姑娘十幾年不能再登家門 。姑娘跟著小張窮了近十年。
雖然小張後來混得蠻不錯的,兩個人過得也挺好的。但是,當時的支持者和不支持者,我都不說他們對與錯。一個是為了愛情無可厚非。一個是為了姑娘的幸福,也無可厚非。
另外,成就婚姻的出發點,本來就是為了過上更幸福的生活。我們無權,就別人對幸福的理解,做出過多指責。每個人的幸福觀都是不一樣的。強求統一標準,是社會退步的標誌。
現在的人,比過去的人更幸福一些了。這也導致,人們無法保證,結婚後的生活就一定強過未婚時的生活。未婚時,也是可以吃飽喝足的。結婚後,能更加吃飽喝足?
就算能更加吃飽喝足一點點,但是,當事人需要嗎?
或許愛情是一個不錯的原因。但是,當人們對社會更加了解之後,真的願意接受愛情的羈絆嗎?
更令人低沉的是,愛情,有這麼好找到或遇到嗎?萬千人裡,想遇到一個愛情觀一致的人,不容易吧?
太多的人,還是愛情敗給了生活。
畢竟,生活,是每個人一生的事情。愛情則很難保證。
可以這麼說,每一個追求愛情的人,都是勇氣可嘉的人。
而在我們鼓足勇氣之前,可能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