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普通讀者蔣顧史
-
2 # 時空福祿元
工作後休閒時,我仍然喜歡讀書。我最喜歡讀的是文學書,讀的時候只為了放鬆心情。做一次書中的某個人物,換一種與當下生活不相同的樣子,讀的過程中常常感嘆:原來房子可以是這樣的,原來衣服可以這樣搭配,原來網路上粉絲竟然這樣迷星……。其中,我最佩服那些寫長篇小說的作者,佩服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堅持寫作的耐心和毅力以及他們對不同生活領域廣泛瞭解的寬廣知識面。
-
3 # 羅奇043
天天堅持還真沒有,一個星期看三四次都是有的,我一般都是看兒童教育類的書,還有一些中醫書,兒童散文類的,詩詞等
-
4 # 藍色瘋貓
謝提問!
工作13年一直堅持閱讀。每天閱讀時間1小時左右。
我們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是為什麼有些人明顯沒有閱讀的習慣,卻能夠做到不斷持續地精進。我們是為了讀書而讀書,還是為了其他什麼而讀書。
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更加了解更廣闊的世界,更加了解自己及陶冶情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喜歡沉浸在書中的那種感覺。
5年前很喜歡去圖書館借書,每月借6本書,因有時間期限,超期會有滯納金。為了“省錢”,逼著自己6本書讀完,然後再去圖書館借新的。每次去圖書館都很期待。
首先,選書也很關鍵,不然你看不進去。那怎麼選書呢?
根據當下自己困惑的問題去選書最好,這樣你會對選的書有興趣,更有信心讀下去。另帶著問題去讀書,讀書前提三個問題,讀完後來揭曉。
其次,要記得做記錄,比如摘抄對你很有影響的句子,寫寫感悟,這樣印象更深。
工作10年,好在還保持了讀書的習慣,並且,因為工作原因,讀書能力沒有減弱反倒增強了,個人成長和職業成長也都拜讀書所賜。現在,每天保持5個小時以上的閱讀時間。
初為編輯,稿件讀得多,是閱讀,但不能如意,單篇文章和整本書相比,也是碎片化的。其實想一想,從上小學開始,我們都是在讀各種文選,沒有人引導或佈置的話,很少有機會讀完整本書。而讀整本書對心性和認知才有真正的價值。
編輯工作最大的好處,就是離書近,所以,不能說保持讀書習慣,而是在這個崗位上強化了讀書的能力。離開學校時,一年能讀三四十本書,從工作開始,基本保持在80本左右,最近4年時間,習慣了這個節奏,加之崗位變化,遞增到每年能讀120本書左右。
最近兩三年,先是供職專門讀書機構,獲得理想的工作——職業讀者,選書、讀書、寫書評、推薦閱讀;現在,開始專門做針對K12的閱讀寫作服務,對讀書這件事,認知、感情都全然不一樣了。
現在,閱讀量穩定在每年120本,每天的閱讀時間在5小時以上,包括整本書閱讀和大量碎片閱讀。
讀整本書是本行工作,也是熱愛,先不多說,想說說碎片化閱讀。如果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已經生吞細嚼過幾百本書,有了讀書的底子,碎片化閱讀其實是一件好事。
金克木先生的著作《書讀完了》裡引用夏曾佑驚人之語“書讀完了”,強調的是一個文化體系裡的基本典籍已經讀完,但在如今這個時代,新的發現、觀點和敘述層出不窮,真要專門去讀、瞭解,精力和時間都不允許。有人抽絲剝繭,整理出某些新書的基本邏輯和觀點,略做了解,如果有會然於心能和自己的知識系統對接的,找出來泛覽一下,時常會有小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