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黍離211314999

    東周初期,各路諸侯從形式上還是比較擁護周王室,但因周平王弒父之舉已成事實,大失天下人心,而且周王朝衰弱,軍事力量薄弱,沒有條件和能力維護自身地位和權利,只能任由天下諸侯坐大,諸侯越強大,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說白了就是勝王敗寇的真理,誰還會向弱者俯首稱臣?周禮即以已崩塌,就只能在亂世中重新建立新的規矩和禮儀,不擁護周王朝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而擁護者雖得了美名,卻免不了被歷史淘汰,淪落被滅亡的下場。

  • 2 # 柳氏異聞錄

    東周是一個漫長的時代,分為兩個階段。春秋的話,基本上都是擁護周室。雖然鄭莊公搞過“射天子服”的事情,晉文公也幹過“召天子”這樣的事情,楚吳越都是自尊王號的諸侯,但他們還都是宗周的擁護者。因為他們主體上打著尊王的名義。鄭莊公的霸業在齊桓公之前,他沒有打“尊王攘夷”的旗號,但他作為宗周的卿士,尊王也是必然宣告過的。齊桓公及其後的春秋霸主,大家都有打過這條號。

    吳王夫差的口號不僅僅是“尊王攘夷”,他們還有“匡扶周室”的一層意思,那會兒叫“以全周室。”總得來說,春秋時期諸侯們因為要以周天子的名字爭霸,他們不得不擁護周室。

    到戰國時代的早期,這個情況沒有太大變化。因為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都是經過周天子的冊封。趙魏韓和田齊為了自己顯得名正言順,所以他們取代了本家後,不得不找周天子認證一下,來確定自己取代前主是合乎周制的。所以,這個階段性的需要,新諸侯們也不得不擁護周室一段時間。不過,這時間很短,因為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之後,他們快開始發展自己的諸侯國,漸漸成為了新霸。新霸們可不似之前的那些霸主的,他們並不尊王,只是階段性取要周天子替證明而已。證明也只是為了博取一個好點名聲,實際上沒天子冊封,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都是既定事實了。名聲拿到了,過了時間結點,魏惠王那會兒發生了徐州相王一事。在那之後,宗周基本上也沒什麼諸侯擁護了。秦昭襄王滅周之後,諸侯爭霸就是純粹的天下之爭,周天子算是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 3 # 歷史春秋網

    肯定是有的。至少春秋時期,各大諸侯國為了稱霸,都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所謂尊王,就是尊敬周王,擁護周王朝。不管這個擁護是真心的,還是假意的,但表面上都是表忠心、效忠周王朝的。如果都反對周王朝,那周王朝早就解體了。

    但諸侯國對於周王朝的效忠,也是由盛而衰的。以周平王東遷為標誌,建立東周。如果周王連一個諸侯擁護也沒有,豈不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所以不管是平衡術也好,互相利用也好,擁護周王朝的諸侯還是有的。周平王東遷時,鄭國的鄭武公就親自護送周平王東遷,鄭武公不就是擁護周王朝的一個諸候嗎?齊桓公時,聽從管仲之策,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九合諸侯,號令大家都要聽從周王的,不聽齊國就要討伐他。得到諸侯們的響應。春秋時期,天下共有一百四十多家諸侯。春秋五霸,基本上都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周王天子雖然當得很窩囊,但表面上還維持著一定的尊嚴。

    以周元王元年為標誌,公元前475年,歷史進入戰國時期。戰國時期,諸侯國不再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而是公開地為了地盤互相征伐,齊國與秦國更是公開地稱為東、西二帝。帝的地位超過了王,視周天子如無物。到了最後,秦奪九鼎,周王朝乾脆被滅。雄霸天下的秦始皇想自己做天子,功蓋三皇五帝,周天子是他名義上最大的絆腳石,這時候連表面上的尊重也不需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球迷表示安東尼只在休賽期訓練的時候厲害,安東尼迴應“滾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