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味哎兒

    現代詞就是奪取中央政府入駐權。

    中原一詞暢行時,是族群整體居於中央政府地域內。

    而,中原是中洲或中州,是依九宮格劃分行政區域的,中州就是九宮格的中間格位置。

  • 2 # 觀瀾說史

    “逐鹿中原”中的“鹿”是指中原百姓,因此逐鹿中原的意思是爭奪中原地區百姓的統治權。古代中國以中原為根本,得了中原也便得了天下。

    “問鼎天下”中的“鼎”是指西周所置的九鼎,象徵九州之地。東周時期,周室衰落,諸侯逐漸不把周王放在眼裡,秦國的國王甚至還問鼎的輕重,有謀取天下之下。由於這個典故的存在,後來的人們就把“問鼎天下”這個詞濃縮成了一個成語,意思是“有志爭奪天下”。

    “得中原者得天下”同樣是指只要奪取了中原地區的統治權也便得了天下,特別強調了中原地區的重要性。

  • 3 # 清江

    因為中原大地,乃天下之要寨,地大物博,土地肥沃,山青水秀,萬物資生,可養兵興邦,除暴安良,,而頂立天下爾!

  • 4 # 這麼近那麼遠F4

    “逐鹿中原”、“穩定天下”、“得中原者得天下”自古流傳。主要是中原地裡位置重要,南上北下,西進東進,這些都是要經過中原的。自古中原乃兵家必爭之地,所以中原成為了眾人眼中的一塊肥肉,人人都想分一口。因為中原地區多平原而且環境比較好,非常適合用來種植糧食。對於統治者來說,生產的糧食多就相當於帶來的賦稅也多。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軍事力量也十分雄厚。錢和人這些都是打仗必不可少的一些東西。像“鉅鹿之戰、“官渡之戰、”“中原之戰”等著名戰役都發生在中原地帶,中原百姓常年處於兵荒馬亂之中,苦不堪言。在古時,中原可以說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黃河中游地區,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後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東周、西漢(初期)、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國八大古都,河南一省就有四個,分別為夏商故都鄭州、殷鄴七朝古都安陽、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不過河南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和災難最集中的一個地區,很多民族、種族、國家為了爭奪中原地區的控制權,逐鹿中原。因此說"得中原者得天下"! 那麼“中原”到底指的是哪裡呢。在古代中國,中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中原大概指現在的河南省,古時又稱中州,有九州之中的意思;廣義的中原指華北大平原,也就是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而成的大平原,沒有明確的界限劃分,包括現在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湖北等地,只是河南在這裡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可謂是中國歷史文明之根源所在。中原,地勢平坦,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蠻夷之邦窺視中原已久,邊陲戰爭不斷。中原一詞從現存文獻最早可見於《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採之”;這些是“中原”一詞最早的出處,但並未形成完整而統一的地域概念,含有“原野”、“原中”的意思。宋代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作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就蘊含了南宋人對中原念念不忘的情結。中華書局影印1936年版的《辭海》釋“中原”一詞雲:“古稱河南及其附近之地為中原,至東晉南宋亦有統指黃河下游為中原者。因此,不管廣義上講還是狹義上說,河南可以稱之為“中原”,但是“中原”不只是河南,還有周圍成千上萬的地域,自古都屬於中原。祝願中原地區繼續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達摩梔子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