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愛zt落定
-
2 # 網言軍事
題主所說的“清代蒙古人口銳減9成”確有其事,但特指“厄魯特蒙古”,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準噶爾部(以下簡稱準部)。
從1688年噶爾丹率3萬精兵進攻效忠清廷的漠北蒙古喀爾喀各部為肇始,到1757年乾隆帝派兵收復西北並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為止,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花費了近70年時間才最終消滅了準部這一心腹大敵。
而在平準戰爭的最後階段,乾隆帝鑑於準部長期以來叛降不定、反覆無常,決定痛下狠手將之剿滅。而準部稱霸西域百餘年,積累下的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唾手可得的豐厚戰利品早已令前線清軍垂涎三尺,乾隆的命令更是瞬間激起了清軍的貪念和殺心。
於是,前線清軍分散編組成若干小分隊,開始對四散奔逃的準部殘餘力量窮追猛打、力求除之務盡。別看清軍每隊只有幾百人,但都是挑選出來的精兵強將。他們為了加快進軍速度,每人配有3至4匹馬輪換騎乘,日夜不停追擊準部殘兵敗將。清軍每剿殺一處就用所獲牲畜補充軍力、所得財貨激勵將士,然後士氣高昂、精力充沛地投入新的戰鬥。
禍不單行的是,當時準部正處於同時遭遇自然災害、天花瘟疫、戰亂侵襲這3大天災人禍的“最倒黴階段”,再加上高層分崩離析、群龍無首,其殘部毫無抵抗能力,只能任由清軍宰割。
史載,到平準戰爭結束時,原本擁有數十萬戶、上百萬人口的準部僅剩下不到10%,其餘大部分人都死於戰亂、瘟疫和饑荒,盛極一時的準噶爾汗國由此宣告覆滅。
很多人都說清朝時期蒙古人銳減,其實與清朝的政治政策以及蒙古人本身融入滿族的比較多,說白了就是滿族化,不過滿族人與蒙古人的生活習慣等基本一樣。另一方面北方草原地區比較南方更不適合生育繁殖或者當初的物質條件根本容納不了中原以南地區人口那麼多的人,不管是從成吉思汗時期蒙古人的人口一直沒有太多的增加。明朝與蒙古人是宿敵,明人搶奪了元朝的政權,並且燒光了元朝的上都等,所以蒙古人不會那麼容易稱臣,再加上明朝本身的一些原因沒有完全征服蒙古人,而清朝恰恰與蒙古人結盟聯姻,初期到中旗都是滿蒙聯合政府,唯一的一個不一樣的是皇帝是滿人,包括皇帝的母親都是蒙古人,清朝最後抵抗外國侵略的也是蒙古人,所以很多人為了分裂民族團結一直提這樣的問題,更何況華人看熱鬧的精神作祟很多人幸災樂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