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妧寶Ya
-
2 # 兔子不愛蹬鷹
正月十五放孔明燈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風俗。其實也就是為了許願祈福,不僅僅是一項元宵節的活動,更能表示人們對於新的一年願望成真的嚮往以及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祈福。
但是最近幾年會經常出現孔明燈燒掉大棚或者引起火災的新聞,還是希望人們放孔明燈時候可以注意。引起不必要的火災事故就麻煩了。
-
3 # 張俊如
孔明燈也叫許願燈,在我們這裡前幾年才傳過來,一年有啥心願,為讓心願早日實現,買幾個孔明燈,把心願寄託在孔明燈裡,點燃蠟燭,升空飄走,傳說心願就早日實現了。
-
4 # 百聞百文
要說孔明燈,還得先說一說元宵節。
再過兩天,是農曆正月十五,豬年的元宵節就要快到了。
元宵節,是繼春節之後中國的又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等。古人將夜稱為“宵”,正月為元月,而十五也正好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最早萌發於西漢,定型於漢魏,之後才真正形成了民俗節日。早在司馬遷的《太初曆》裡,就將元宵節列為了重大節日,由此元宵節名正言順被載入了史冊,後來盛行於隋唐宋朝。古代元宵節之夜,主要的街頭要披紅掛綵、燃燈敬佛、拜祖祈福外,人們在晚上還要吃元宵、觀燈賞月進行雜耍賣藝等。而節日那天的燈籠,也就有了不一般的含義。
古代傳說中,元宵節的燈籠與神靈有關,那主要是封建統治者與佛教道教結了緣,因而也賦予了燈籠許多象徵性的含義。其中最主要的象徵含義就是許願、祈福和驅魔。那時的燈都是掛著並觀賞的,直到後來出現了點放孔明燈的習俗後,一部分燈籠就被放飛上天了。
而孔明燈的出現,則相傳是與三國時期的孔明有關的。傳說很多,本文略舉二例。一種傳說是三國時孔明在一次蜀魏對壘大戰之後,為了祭奠死亡將士,向天空燃放燈籠,為他們祈禱平安而流傳下來。另一種傳說是蜀國的軍隊被司馬懿所困,孔明走投無路時,突然計上心來,命兵卒製作無數的小燈籠並借風勢點燈放飛,擾動了司馬懿的軍心和陣腳後順勢突出重圍脫險,後來蜀軍的這些小燈籠被稱為天燈並流傳了下來,形成了孔明燈。
然而,不管這些傳說有無史實可查證,延續至今日,放飛孔明燈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民間習俗,尤其是南方地區頗為流行和講究。
如今的我們點放孔明燈,更多的寓意是分享上一年的豐收和喜悅,祈望來年的風調雨順和幸福安康,祈望中國夢的早日實現,祈望祖國和平統一的早日到來。
新時代的元宵節,被賦予了更多的新意。
-
5 # 大山人生活隨筆
正月十五為什麼放孔明燈?有什麼意義?
因為正月十五放孔明燈是為了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是為了祈禱新的一年心想事成,財源滾滾,萬事如意。
孔明燈傳說是諸葛亮發明,在一次戰役後,諸葛亮為了祭祀死亡的戰士,忌慰他們的亡靈,向天上放飛了無數燈嘍,當時叫做天燈,後人叫做孔明燈。孔明燈流傳到現在,人們又比從前寄予了更多的希望,意義更加廣泛,人們把希望寫在紙上,貼在孔明燈上,讓它升上天空,預示著人們希望實現。看著它越飛越遠,心裡無比高興,比吃了蜜還甜。
這是我們這裡的習慣,你們哪裡也有這樣的習慣嗎?希望交流。
回覆列表
孔明燈還有一個名字,叫祈願燈,傳說點燃孔明燈的時候許願,就能實現。古代時,人們放孔明燈主要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現在的話放孔明燈有為了好玩兒的,也有為了體驗傳統習俗的。反正就一願想唄。不過政府已經禁止了,你不知道它會飄到哪兒,安全隱患還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