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翹

    酈道元:陽城澱

    【原文】

    博水又東南經穀梁亭南①,又東經陽城縣②,散為澤渚③。渚水瀦漲④,方廣數里,匪直蒲筍是豐,實亦偏饒菱藕。至若孌婉卯童及弱年崽子⑤,或單舟採菱,或疊舸折芰⑥,長歌陽春,愛深綠水,掇拾者不言疲,謠詠者自流響。於時行旅過矚⑦,亦有慰於羈望矣!世謂之為陽城澱也。

    【註釋】

    酈道元(?—527)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省涿縣)人。歷任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職,後被雍州刺吏蕭寶夤殺害。道元好學,歷覽奇書,加之又曾遍歷北方各地,終於寫成《水經注》一書。這是一部為魏晉時代無名氏寫的《水經》所作的註釋,但實際上又是一部帶有文學性的學術著作。《水經注》在敘述一千多條水道的源流經歷時,也大量記載了沿岸的山川景物。這些寫景部分給我們展示了祖國各地四時不同的美好風光,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並給後世山水小品創作以深遠的影響。

    ① 博水:即今唐河,流經河北省西部。

    ② 陽城澱:古湖泊名,在今河北省望都縣的東面。

    ④ 瀦(zhū朱)漲:水匯聚而上漲。

    ⑤ 孌婉卯(guàn貫)童:相貌美好的女孩。卯,兒童束髮梳成兩角的樣子。

    ⑥ 疊舸:許多船。芰(jì計):菱。

    ⑦ “於時”二句:意為旅途行人經過這裡,見到此種情景,也對客居在外有所安慰。

    【品讀】

    山水小品多是作者遊歷感悟、閒逸之作,透過勞動活動描繪山水風光的作品尤少,酈道元的《陽城澱 》屬此類佳作。

    作者先是全貌概括陽城澱的流經和風貌,引申出水域的豐富特產,初秋時節正是採菱佳期,北國水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穿梭在澱中,他們採菱的姿態瀟灑活潑,少男少女們更加輕盈俊逸,唱著陽春白雪的調子,蕩槳著綠水悠悠來回著,恰是一幅清新明媚的水墨畫卷。

    像這樣的勞動活動,會累嗎?

    作者描摹的眼前景,即是千年前勞動人民生產活動最真實的刻畫。在勞動中快樂,快樂著勞動,這才是最美好的生活吧。

  • 2 # 小分析看大世界

     

    《陽城澱》——酈道元

    博水又東南經穀梁亭南,又東經陽城縣,散為澤渚。渚水瀦漲,方廣數里,匪直蒲筍是豐,實亦偏饒菱藕。至若簍婉口童,及弱年崽子,或單舟菱,或疊舸折芰,長歌陽春,愛深綠水,掇拾者不言疲,謠詠者自流響。於時行旅過矚,亦有慰於羈望矣!世謂之為 陽城澱也。

    翻譯:博水向東面流去,經過穀梁亭的南面,再向東流經過陽城縣後,就流散成一片湖泊。綿延方圓數里,湖裡不止生長蘆葦,更盛產菱藕。到成熟時,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架著小舟到湖中去採菱。這時有人大聲唱陽春之曲,湖水碧綠為人喜愛。採菱的人都不知道疲倦,歌謠在水上飄蕩。我在路過時曾見到這個景象,也是對在外地思鄉的一種慰籍。這就是陽城澱呀。

    這篇文章描述的是作者在異鄉陽澄澱看到看到博水流經陽城縣之後散做一個方圓幾里的湖泊,湖裡不僅有蘆葦更有一種特產菱藕,一到菱藕成熟時就有許許多多的人們到這裡泛舟採菱藕,這篇文章描述了一片人民和平,生活祥和寧靜的陽城縣人民的美好生活,體現出作者生活的時代正處於北魏的強勢時期,人民生活平和寧靜,作者在這個地方為自己的《水經注》做考察時,看到這裡的人民生活一片祥和的景象,想到自己的故鄉也是這樣,也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遊論壇有哪些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