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琯
-
2 # 啃泥弟
我個人認為如果在兩人之間選一個更優秀的人,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 宋仁宗他是以仁治天下。有個外國漢學家說過,如果讓他穿越回古代,他會選擇宋朝。因為在宋朝時期,是重商輕農的,現在看看中國的四大發明,有三項發明是在宋朝。在宋朝,不管是農民老百姓還是官員,他們的工資水平都差不多,貧富差距不大。
看看清明上河圖,你們也就知道當時的工商業有多發達了。雖說宋朝時期也有國家叛亂,如松江和方臘等農民起義,但和其他朝代相比還是少多了。這也離不開宋仁宗的一個“仁”字。在當時皇帝對任何事情都是獨斷專行的,當包公的唾沫星子都噴到皇帝的臉上的時候,他還是耐著性子沒有反駁。沒有給一位愛妾的家人辦事。據說有次宋仁宗出去遊玩,看看身邊的宮女沒有戴水,就一路忍著,回到宮裡才猛喝起來。有人就問,為什麼不要水喝。答:如果我說渴了,肯定就是宮女的過錯,宮裡的人就會對她懲罰,這樣多不好呀。後來宋仁宗死後,就連宋朝的敵人金國皇帝知道後都大哭不止。這在1000年前的封建社會也是很少的。
也正是宋朝重商輕軍的這種治國理政的延續,沒有在軍事上加以重視。大部分時期都換干戈為玉帛了事了,很多的軍事發明也都束之高閣了。宋朝後期,蒙古族幾十萬鐵騎就把人口數量眾多的宋朝滅了。也據說幾個蒙古兵壓著成百上千個人,也沒有反抗的。都一個一個按部就班的讓人砍腦袋了。明朝後期也是這樣,清兵攻入中原。也不過區區幾十萬人馬,將一個繁榮的已經具備了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明朝給滅了。據說當初明朝崇禎皇帝臨死前曾寫下這樣的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透露出崇禎皇帝的自責與悔恨,對大明朝的無奈和牽掛。儘管崇禎為挽救明王朝的統治盡心竭力,還是沒能改變內憂外困的境地。前期崇禎皇帝懇請大臣出錢,沒人拿,他自己也不願意拿。但李自成來了,對大臣們一頓毒打,捐的比崇禎要求的都多。可見“仁”治天下也不行啊。
反觀唐朝,李世民建國初期,一直就有敵國虎視眈眈,唐太宗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在化干戈為玉帛的基礎上,並沒有忘了國家的安全,最終滅了威脅唐朝的周邊敵國。並被周邊的敵國稱之為天可汗。直到現在也被他們稱之為漢人和唐人。可見在現在人的眼光中。人們只記住了:成吉思汗、漢武帝、唐太宗等人。而忘記了宋朝的宋仁宗或者是明朝的朱允文,他們都是以“德”和“仁”來治天下,卻在極短的時間內,化作流星魂飛煙滅。
-
3 # 劉族長
叛國投敵,稱臣上貢,殺兄滅侄,囚父篡位,毒殺親子,奸妹淫嫂,家族亂倫,連年征戰,禍國殃民,誅殺功臣,篡改史書,胡雜充漢,晚年昏庸,荒淫無道。
回覆列表
老爺子已經有了定論,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事還用爭論嗎?要論狠,唐太宗更狠,殺兩個哥哥,宋仁宗弄死過誰?大殺伐必有大慈悲,宋仁宗何謂仁?要論文治,唐太宗,相容幷包,並且完善科舉制度,並逐漸為歷朝歷代所沿襲,老宋想比,也比不上啊。再言天下,唐太宗征伐天下,治理範圍都到蔥嶺了,宋仁宗不過是僅僅中原一帶最富饒的地方,就算沒他,一樣發展。所以,還是信老爺子的話,也就是說宋仁宗的爺爺的爹,才配和唐太宗相比,我算的輩分沒錯嗎?好像錯了,應該是宋仁宗他爺爺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