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orever愛你1215
-
2 # 佩奇生活
寶寶是媽媽最親密的人,一沒看見媽媽就哭,說明寶寶缺乏安全感。
平時媽媽要多跟寶寶說說話,媽媽要去哪裡之前也要跟寶寶說一下,不要讓她感覺媽媽走遠了。比如媽媽去衝奶粉之前就跟寶寶說:寶貝,媽媽去給你衝奶了哦,你要等一等。別以為寶寶小聽不懂,說多了看多了孩子就懂了。
多給寶寶做撫觸,這樣她會更有安全感。
一歲之前的寶寶哭鬧時要多多抱抱孩子,不要以為會抱習慣了,就是要多給安全感給寶寶,寶寶長大一點就會沒那麼愛哭鬧。
-
3 # 小視角大舞臺
說明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與孩子間接性分割導致孩子心裡有陰影!出現這種情況,做家長的,就多抱抱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時間長了,孩子就不會那麼沒安全感了!
-
4 # 2105回到零點
這個時段的寶寶已經認識媽媽了,寶寶是怕媽媽不要他,所以看到媽媽就用哭的方式來告訴媽媽自己沒有安全感,需要媽媽抱抱
-
5 # 堅果麻麻碎碎念
首先,要恭喜遭遇到這位媽媽,因為當寶寶看不到你就大哭大鬧時,意味著你的寶寶又變聰明瞭,他進入了每個孩子都必經的一個階段: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大腦發育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的現象,和會翻身會爬一樣,是情緒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這意味著,寶寶已經和麻麻建立起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依戀。
但是,寶寶還不明白「物體恆存」的道理,當他看不到媽媽的時候,就以為媽媽消失不見了,永遠不見了,而媽媽消失,也就意味著自己生命也要不保了。
不幸的是,這個情緒怪物在短時間內不會輕易離開寶寶,在寶寶三四歲之前,它會反覆找上門來:
從7月齡左右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跡象,通常到18個月時會達到最高峰;隨後,在2歲~3歲期間,也就是剛好在寶寶準備上幼兒園的時間,又會經歷第二個分離焦慮的高峰期。
女孩子的分離焦慮會在3歲左右消失,男孩子會相對較晚,在4歲之後基本可以接受分離。
怎麼對抗分離焦慮呢?
首先要讓寶寶知道“物體恆存”這個概念,也就是,媽媽雖然不在寶寶身邊,但是媽媽並沒有消失。
你可以用一些小遊戲,比如躲貓貓,來讓寶寶接受物體恆存。
另外推薦兩本應對分離焦慮的暖心繪本:《我想念你》和《我要找媽媽》,比如《我想念你》,用非常溫暖的語言向孩子解釋分離。
-
6 # 懶媽育兒路
太正常啦,不但看不見媽媽就哭,有媽媽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孩子還特別容易鬧事,哼哼唧唧,撒嬌啥的。
這是因為媽媽是寶寶最親近的人,如果之前的八個月都是媽媽陪著孩子的話,那孩子所有的安全感幾乎都來自媽媽了。這個時候,他依賴媽媽,甚至分不清媽媽和自己的區別。如果媽媽離開了,自然特別心慌,不知道要怎麼辦了。
所以,孩子的主要扶養人不能隨意更換,主要扶養人在孩子一歲之前都要經常和寶寶呆在一起,給寶寶最齊全的安全感。這樣當他學會走路,需要離開媽媽的時候,才不會那麼害怕。因為他明白,不管他走多遠,主要扶養人(有時候是媽媽,有時候是奶奶爺爺等)都會在身邊陪著他。
這段時間如果孩子過渡得好,那麼等他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的分離焦慮,也不會像有些孩子那樣哭鬧不止了。
回覆列表
孩子缺乏安全感,再加上孩子認人了,如果說寶媽自己看孩子,那麼孩子肯定就黏媽媽,我家孩子九個月了,看不到我也哭的哇哇叫,包括我去洗衣服或者什麼,他能對著門口哭,現在就沒事帶他出去轉,出來一聲不吭。所以寶媽去幹什麼,還是趁著孩子睡覺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