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海開坦克

    明朝末年的歷史是悲壯的,可以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最真實的寫照。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自殺殉國,在自殺前崇禎皇帝將自己的皇后、嬪妃以及女兒都紛紛砍死,在臨死保留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漢人王朝的尊嚴。在其死後,宮內一片大亂,據說有少則數千,多則上萬人自殺殉國,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當時的戶部尚書倪元璐,他聽到皇帝自殺的訊息,在家失聲痛哭,命僕人奉上毒酒,一家十三口全部殉國。

  • 2 # 甬城阿斌

    首先要明確:何謂殉國?我認為:對國家赤膽忠心,敵人來了拚命抵抗,最後力竭計窮,無力迴天,英勇就義,這才是殉國!如力戰清兵而死的盧象升就是。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大明滅亡時殉國的人簡直寥若晨星!

    不錯,崇禎上吊後,李自成兵進來前,有許多高官、貴族自殺了,多達數百人!但他們都不算殉國,因為在國家危急時,他們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當時朝廷外要御清,內要平賊,但帑庫空虛,但這些人捐獻過一分一釐沒有?闖兵到城下,他們有什麼抵抗?崇禎帝敲鐘召集百官議事,竟無人上朝,只剩下崇禎一人,絕望之下到煤山自縊,陪著他殉國的只有太監王承恩一人!為什麼王承恩是殉國呢?因為他始終忠心侍奉崇禎,不離不棄,闖兵攻城時他開炮轟擊,斃賊數人,最危急關頭也不丟下皇上逃命,而是陪他走完了最後一程,這才是殉國!

    至於那些貴族、大臣自殺,不過是害怕流賊進城受害,那些宮女自殺,是害怕受賊兵姦汙,算不得殉國!我可以大膽推斷:只要李闖事先派人到處宣傳:決不搶掠,決不姦淫,而且闖兵在攻下其他地方後也確實不搶不殺不淫,事實擺在眼前,那些大臣、貴族、宮女基本上不會自殺!如果他們自殺算殉國,那麼闖兵進城後到處擾害民眾,被害婦女中有許多人自殺,是不是也算"殉國"?這有什麼不同嗎?

    當然,作者不搞"道德綁架",並不要求他們都去自殺,人人都有生存權,為晚明那樣腐朽王朝殉節也不必要;象王炎午那樣,竭力勸文天祥自殺殉國,自己卻做了元朝順民,活到八十多歲,是最可恥最卑鄙的垃圾人!但要實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要把那些自殺的人統統當作"殉國",那也不符合歷史的真實。

  • 3 # 領略非洲風情

    謝悟空邀請問答。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克北京,祟禎走上了悲壯的道路—上吊自殺。應了那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許多忠貞的朝廷官員紛紛隨祟禎自殺殉國以明志。其中最著名的是戶部尚書倪元璐,他聽到祟禎自殺的訊息後,失聲痛哭,向北跪叩天子,向南跪謝母親。命僕人置酒,與好友惜別。然後毅然決然地從容領一家十三口全部殉國。東閣大學士範景文四天四夜水米不進,絕食而死。左都御史李邦華投水自盡。明末殉臣值的緬懷嗎?請大家分析!

  • 4 # 神話靚靚

    1664年3月初,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於景山上吊殉國,身邊只有一個太監,叫王承恩。

    我想了半天有這麼一些大臣殉國。

    1.左都史李邦華,跳海自殺。

    2.兵部右侍郎王家彥自殺。

    3.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殺。

    4.明末大學士,兼太子太傅,孫承宗全家。死於河北高陽縣。

    5.駙馬都尉,鞏永固全家。

    6.劉文炳全家十六口。

    7.衛時全 全家十八口。

    另外還有很多,太監,一些儒生。周皇后在後宮,帶頭自殺。

    就記得這些,希望對各位看官有點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企業與生意走的更穩更長久?